江苏师范大学专业
建设发展规划
江苏师范大学一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专业建设水平是 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与实力的重要标志。为主动适应经济、社 会、科技和文化发展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推动我 科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学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指导新专业建设。 各专业应制定完善的专业建设与发展实施计划,将专业发展规划 纳入学院发展规划中。要建立专业负责人制度,将专业建设的责 权利落实到人。
保证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
学校设立专业建设基金,专项预算,专款专用。专业建设实 行“项目〃管理,学校、学部(学院)经费配套共建。“十二五〃期 间,学校保证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在现有基础上每年递增10 %,重 点专业和新专业建设经费视其建设需要进行专项预算。新专业从 首届招生起,按2万/年的标准,连续四年投入资助经费;对立项 建设的重点专业,学校将分别按校级5万、省级及国家级按1: 1配 套的标准给予经费资助。学部(学院)要积极筹措专业建设的配 套资金并加强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评估体系
加强教学基本文件建设,定期修订和完善本科专业的人才 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教学基本文件,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确保 教学管理工作规范运行。
建立健全专业申报与审批制度,加强对新办专业的宏观管 理和指导。新增专业应依据学校定位、突出专业特色,面向社会
需求、科学深入论证,整合现有资源、形成办学合力。
建立专业建设评估与检查制度,建立专业准入与退出、专 业信息反馈机制。完善专业评估制度,新办专业合格评估制度。 定期检查各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对传统专业、新办专业、优势 与特色专业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措施,形成有效的良性竞 争机制。
加大新专业建设和传统专业的改造力度
建立专业负责人制度并加大对专业负责人的考核和奖惩力 度,建立健全新专业建设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逐步 形成新专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新专业的评估 检查,对基础条件较好的新专业,加大资助和管理力度,促进其 快速健康发展;对发展前景不理想、办学条件较差的专业,经过 按学院招生、按学科大类招生等方式,对其进行调整和改造。认 真研究专业建设发展规律,深入开展市场调查,支持部分具有学 科基础,符合学校发展定位的新兴、交叉学科新专业的申报,充 分论证,严格申报程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师资结构与质量,实现资源共享
师资队伍建设是新专业建设的保证,我校将不断推进师资队 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的提升和优化, 按照〃重在结构优化,兼顾数量补充〃的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研究修订师资引进与聘任方面的管理规定,实现引进与聘任有机 结合;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稳定兼职(含返聘)教师队 伍,适度补充普通专业核心师资;制定和修改师资移植和培养方 面的管理规定,实现师资移植与培养的结合、所有与共享的结 合。鼓励和支持部分年轻教师经过单科进修、攻读学位等方式实 行专业迁移,有效解决老专业师资过剩与新专业师资不足的问 题;充分整合与利用校内的资源,避免师资的重复引进和配置, 解决师资不足与工作量不满的问题;制定和修改师资培养方面的 管理规定,加强自身教师队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教师外出学 习、进修和顶岗实习机会,特别要注重教师科研和实践能力的培 养和训练。研究制定师资共享办法与方案,解决由于学院设置、 专业归属不尽合理所造成的师资重复引进与配置,人力资源效益 不高的问题;严格编制管理,有效控制师资的数量,合理配置师 资;调整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切实扩大学院的办学自主 权,增强学院在师资建设上权力与责任,特别是明确学校和学院 在人才引进、师资管理与培养中的权利和责任,解决学院管理上 的人权、财权与事权的分离,责权利的不对等现象;研究制定相 关政策,在学校层面上设立教师跨学院授课调控基金,搭建师资 共享平台,减少资源不必要的重复配置,促进跨学院、跨专业的 资源共享。
加强新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
根据学科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加大对课程建 设的投入,以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为示范和导向,实施校级精品 课程、重点课程建设,重点建设通识教育必修课、学科基础课程 和专业发展必修课程,特别是新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强化优 势,凝炼特色,努力打造一批精品课程,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带动课程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加强课程的常规性建设和规范 化管理,建立课程建设负责人制度,负责对该门课程的规划、管 理与建设;健全和完善课程检查与评估制度,加强对新专业课程 建设的过程性管理。
设立新专业教材建设专项基金,用于规划教材的编写、出版 及评奖;按照学校教材建设规划,完善教材评审、评价与选用机 制,加强对教材的建设、选用等的过程管理;大力开展
江苏师范大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