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841-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走向与目标.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等职业学校 课程改革的走向与目标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三、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
四、课程改革的目标取向
五、课程改革的操作策略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一)生源质量的变化
(二)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的不适应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现代企业劳动组织方式对员工的新要求
- 纪律性
- 责任心
- 工作时间灵活
- 工作时间固定
- 质量意识
-自我批评能力
- 缺陷和错误由工作者本
人发现并排除
- 浪费小
- 缺陷和错误在终了时
被发现
- 浪费大
- 创造性
- 工作积极性
- 通过不断革新而逐渐发

- 通过采用新技术而发
生跳跃性发展
- 合作能力
- 方法能力
- 灵活性
- 自信心
- 常以小组作业方式工作
- 需跨专业、跨工种工作
- 分工明确
- 任务单一
- 决策能力
- 责任心
- 组织领导能力
- 领导层减少
- 每个人都必须对一定的
行为负责,具有一定的
权限
- 等级分明
- 决策由中央领导机构
做出
现代企业对其员工的素质要求
现代企业劳动组织方式(精益模式)
传统企业劳动组织方式(泰勒模式)
二、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和目标指向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哲学基础
系统科学——方法论基础
课程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动导向的学习理论

就业导向与职业培训的区别、为雇主服务还是为人的发展服务
处理好几对矛盾:
(1)教学内容有限与科学知识内容无限的矛盾
(2)教学时间有限与学习内容增长的矛盾
(3)基础性与应用性的矛盾
(4)技术性与人文性的矛盾
(5)宽与专的矛盾
(6)全面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

系统科学理论的两个重要原理
(1) 整体优化原理: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没有结构的仅由孤立的要素组成的系统是不存在的。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孤立的组成要素之和,由各要素功能之和与各组成要素构成系统之结构的功能两部分组成。用公式表示为:Ε整体=ΣΕ要素+Ε结构
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一级教育目标):国家培养人的总目标或称终极目标教育
培养目标(二级教育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三级教育目标):各科类、各学科的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四级教育目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目标
纵向分为:
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目标
横向分为: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意目标
(2)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一个系统的信息通道是闭合回路时,才能实现信息反馈。控制部分根据反馈信息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调整它所发出的信息从而实现控制。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范式
人才需求调研
教学过程分析
教材模式开发
课程内容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
课程结构分析
教育部门
职业学校
行业专家
工作分析专家
课程专家
专业教师
课程专家
行业专家
专业教师
课程专家
专业教师
课程专家
专业教师
学习结果
教材
课程标准
课程计划
能力标准
培养目标
开发主体开发技术开发产品

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里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人类至少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以及自然观察者智能)。
(1)智能是多元的和有差异的
(2)智能是平等的
(3)智能是分布的、情境化的
(4)智能是一种高级的问题解决能力或创造能力

841-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走向与目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玉儿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