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长安晚秋.ppt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长安晚秋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长安晚秋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嘏诗以七律之造诣较为突出,清圆熟练,时有警句。圆熟而不失于油滑,幽远而不至于晦涩。不假雕饰,落去铅华。有“自然英旨”之美。绝句则清丽婉约,神韵超然。《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卷,名《渭南诗集》.《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其诗五首、断句七。
长安晚秋
地点
时间
写作背景
作者在长安生活不得意,思家之情在遥望深秋的景色显得格外强烈,秋晓登楼远望,抒发自己的感受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
用春秋锺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羁旅思归
张翰,西晋文学家。字季鹰。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性格放纵不拘,时人比之为阮籍,号“江东步兵”。齐王司马冏执政,召授为大司马东曹掾。当时王室争权,张翰托言见秋风起而思吴中“莼羹”、鲈鱼,弃官还乡。不久,齐王冏败,张翰因得免于难。其诗文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和《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李白《行路难其三》
钟仪,春秋时期楚载中最早的古琴演奏家,世代都是宫廷琴师。
据《左传·成公九年》记载:公元前582年,晋侯到军中视察,发现了一个戴着南方楚式小帽的囚徒,就问左右:“这是什么人?”人们回答说:“这个人正是两年前郑国献来的楚囚钟仪。”钟仪自称是伶人,晋侯就给他一张琴,命他演奏。钟仪弹奏的都是南方楚调,晋侯认为钟仪没有背弃本职,不忘记故土。为促进两国的和好,就把他礼送回楚国。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总揽长安全景,并点题。
“凄凉”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称心境的凄凉。这是这两个字,给全诗定下了忧郁的基调。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仰望星空,黎明时分仅留几点残星,避寒的大雁成群结队的横度关塞向南飞去,而较近的楼上有人倚着栏杆吹奏长笛,笛声是那样悠扬婉转,是在喟叹人生如星辰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
视角
仰观
感官
“残星几点” 目见
“长笛一声” 耳闻
“雁横塞” 动
“人倚楼” 静
见闻动静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视角
仰视 俯视
以“静”赋菊
以“愁”状莲
红颜易老、好景无常
君子之风,归隐之心
层次
赵嘏《长安晚秋》前三联都是写景的,所写之景有广狭、远近、高低的区别,层次感强。第一联总写长安的全景,这是广;接下来写雁阵、长笛、楼、篱菊、渚莲,这是狭。残星几点,雁阵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这是远;篱菊,渚莲,这是近。云物拂曙,宫阙高秋,残星雁阵,高楼长笛,这是高;篱菊半开,红衣落尽的渚莲,这是低,作者这样写,也体现了随着时间的转移,天色由暗而明的变化。
全诗总览
整体感知: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愁思 
首联:总览长安全景 
颔联:仰观 
颈联:俯察 
尾联: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长安晚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349 KB
  • 时间2022-08-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