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湘教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中地理必修Ⅲ知识点过关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概念: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的空间结构:
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
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水平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少
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
水平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
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
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
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
城市化
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
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发展阶段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不平衡增长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区域发展差异
1四大地区的差异
①四大地区的划分:
东部地区:沿海11省区(辽、冀、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京+港、澳、台—桂—辽(11+4-2)
东北地区:黑、吉、辽
中部6个省区(晋、豫、皖、鄂、湘、赣);
西部12个省区(内蒙古、新、宁、西藏、广西、重庆、青、甘、陕、川、滇、黔)
=西部大开发范围(5+1+6)
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③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9图)
地理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例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北方
南方
区域特征
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高原为主;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111 KB
  • 时间2017-07-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