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比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蔚为壮观。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于建设新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概述
第1页,共88页,2022年,5月20日,6点29分,星期二
中
国
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古人纪年
第17页,共88页,2022年,5月20日,6点29分,星期二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壬辰年
1911年
辛亥年
2010年
庚寅年
2011年
2012年
辛卯年
第18页,共88页,2022年,5月20日,6点29分,星期二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713—740),史称“开元盛世”。
关于中国古代纪年
第19页,共88页,2022年,5月20日,6点29分,星期二
古人纪月
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第20页,共88页,2022年,5月20日,6点29分,星期二
古人纪日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十五日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第21页,共88页,2022年,5月20日,6点29分,星期二
朔日
晦日
望日
既望
下九
初阳
农历每月的初一
农历每月的末尾
农历每月的十五
农历每月的十六
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例如《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第22页,共88页,2022年,5月20日,6点29分,星期二
古人纪时
1、天色纪时法
2、地支纪时法
3、五更报夜
第23页,共88页,2022年,5月20日,6点29分,星期二
天色纪时
夜半
鸡鸣
平明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纪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代纪时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时对应关系
第24页,共88页,2022年,5月20日,6点29分,星期二
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
夜间时辰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明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现代时间
19-21点
21-23点
23-1点
1-3点
3-5点
第25页,共88页,2022年,5月20日,6点29分,星期二
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更定:“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张岱《湖心亭看雪》)
关于古诗文与纪时
第26页,共88页,2022年,5月20日,6点29分,星期二
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关于古诗文与节日
第27页,共88页,2022年,5月20日,6点29分,星期二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传统节日
元旦
第28页,共88页,2022年,5月20日,6点29分,星期二
二月十二日
古代文化常识精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