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公考推理判断.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在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判断推理试题中经常涉及的逻辑矛盾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肯、否矛盾
例如:(1)“这件事是A干的。”与“这件事不是A干的。”
例(1)中两个判断,是因为“一方的肯定”与“另一方的否定”形成的矛盾。很明显:如果某一方的判断是假的,则另一方的判断一定是真的,反之亦然。
肯、否矛盾的判断又如:
“马是动物。”与“马不是动物。”
“天下雨了。”与“天没下雨。”
(二)场境矛盾
例如:(2)“这部汽车是A的。”与“这部汽车是B的。”
请注意:(2)中的两个判断,并不是逻辑矛盾。因为除了A、B以外,也存在着“汽车”既不是A的也不是B的,恰恰是其他什么人的客观情况。很明显,如果其中一个判断是假的,另一个判断并不必然为真。但是,如果“强硬”地设定场境:以上两个判断中只有一个为真!那么,两个判断就形成了矛盾。在逻辑考题中,设定场境而形成矛盾的情况比较多见。
例如:(3)“李明与张力有一人是博士研究生。”
根据设定,我们显然知道李明和张力不能都是博士研究生,也不会都不是博士研究生,二者必有一真一假。由于场境设定,使原本不是矛盾的判断之间形成了矛盾关系。
(三)量化矛盾
量化是对事物“量”的明确表达,通常要借助“所有的”和“有些”等量项表述。在具体表述的语句中有时省略量项,好在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可以正确理解“量”的所指。全称量项有:所有的、全、一切、任一、……;特称量项有:有些、一部分、存在着、至少一个、……
量化矛盾有以下两种:
、O矛盾
我们知道,在逻辑中,将全称肯定判断称做“A命题”,将特称否定判断称做“O命题”。如:
(A命题)“所有考生都通过了考试”。
(O命题)“有些考生没有通过考试。”
上例中前者是A命题,后者是O命题。想一想,前后两个命题可不可能都是真的或都是假的?其实,它们既不能同真,也不可能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真和一假,完全符合矛盾特征,所以,同一个素材的A命题和O命题就是一对矛盾命题,简称A、O矛盾。
O矛盾命题经常运用不同的概念表达相应语义。如:
“大学都有英语教学。”与“日贸大学只开日语课。”
其中“日贸大学只开日语课”与O命题“有的大学没有英语教学”,在既定的场合所表达的逻辑意义是相同的。再如:
“国人都恪守信誉。”与“国内*商没有信誉。”
“有想法的人都会实现他们的愿望。”与“难道军国主义者实现了霸占中国的野心吗?”
其中“难道军国主义者实现了霸占中国的野心吗”是一个反诘句,反诘句也是表达判断的命题,等同于“军国主义者不能实现霸占中国的野心”,在这种既定场合,其逻辑意义等同于O命题“有些有想法的人不会实现他们的愿望”。
、I矛盾
将全称否定判断称做是“E命题”,将特称肯定判断称做是“I命题”。如:
(E命题)“所有考生都没有通过考试。”

(I命题)“有些考生通过了考试。”
例中前者是E命题,后者是I命题。前后两个命题同样不可能都是真的,也不可能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真和一假,符合矛盾特征。所以,E命题和I命题也是一对矛盾命题,简称E、I矛盾。
E、I矛盾命题亦经常运用不同的概念表达相应语义。如:
“人都不故意损害他人利益。”与“歹徒害人不浅。”
其中“歹徒害人不浅

公考推理判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经管专家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2-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