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辉南县板庙子小流域地埂植物带分部工程验收
鉴定书
单位工程名称:基本农田水土保持工程
地埂植物带分部工程验收工作组
2014年 5月 30日
前言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2006年版)及相关技术规范及规程的有关规定,2014年5月30日,在辉南县水利局,由建设单位主持,对辉南县板庙子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地埂植物带分部工程进行了分部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工作组由建设单位辉南县农发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处、辉南县水土保持工作站、设计单位辉南县通润水利勘测设计院、监理单位吉林省恒利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吉林省金利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单位人员组成。
分部工程验收工作组分别听取了施工单位建设和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情况的汇报,通过现场检查工程完成情况和工程质量、检查了单元工程质量评定及检测原始资料,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了该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
工程概况:
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水利部决定继续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辉南县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保护黑土区,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建设规划》和松辽委2010年6月6日关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区可研相关要求”的指示精神,我县确立了坦平河项目区,并编制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辉发河流域吉林省辉南县坦平河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水利部以水保【2011】88号文对《可研》予以批复, 根据批准的《可研》,编制了板庙子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
板庙子小流域位于辉南县金川镇,介于东经126°18'00″~126°20'15″和北纬 42°25'30″~42°26'00″之间,流域面积为21 km2。海拔高程在382~595m之间,属于中低山向丘陵过渡地貌。经过实地踏查复核,流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621hm2,土壤侵蚀以水蚀为主,年侵蚀模数为2861t/(),。
本次设计采取工程、农业、林草等综合治理措施,对坡耕地采取梯田、保土耕作、地埂植物带、退耕还林等措施,以增强土壤的抗逆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蓄水保土能力。在坡耕地与疏林地交界处修建水平截水沟,控制径流,保护耕地不受冲刷;对河道采用护岸,以保护耕地不流失;对疏林地进行封禁治理,以提高林草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对侵蚀沟修建谷坊;整修作业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建设目标
(1)治理目标
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综合措施保存率达80%以上, %以上。
(2)改善生态环境目标
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5%;%;控制泥沙下泄,调节径流,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
(3)发展农村经济目标
以增效增收为目的,改善农业用地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单产,粮食增产4%。农民人均收入显著增加。
自然概况
板庙子小流域位于辉南县金川镇, 介于东经126°18'00″~126°20'15″和北纬 42°25'30″~42°26'00″之间,流域面积为21 km2。海拔高程在382~595m之间,属于中低山向丘陵过渡地貌。流域属于辉发河的一级支流三通河水系,腐殖土覆盖厚度20~30cm,农耕地以坡地、谷地为主,,平均比降为5‰,。
小流域辖1个村,人口1451人,农村人口1451人,劳动力930人,人口密度69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小流域年均国内经济产值1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
经过实地踏查复核,该流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621hm2,%,小流域土壤侵蚀形态为水力侵蚀。项目区内的土壤侵蚀模数2861t/,。
流域内现有塘坝1座,总蓄水量约为12万m³。
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布置各项治理措施。从分水岭到坡脚,从沟头到沟口,从干沟到支毛沟,因地制宜采取工程、农业、林草等综合治理措施,对坡耕地采取梯田、保土耕作、地埂植物带等措施,以增强土壤的抗逆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蓄水保土能力;采取修建截排水沟措施,来控制径流,保护耕地不受冲刷;对侵蚀沟采取沟头防护、谷坊措施;对疏林地采取补植及封禁治理措施。
二、分部工程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地埂植物带。
分部工程开工完工日期
地埂植物带分部工程于2014年4月17日开工,2014年5月 30日完工。
三、施工过程及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一)施工过程
一、地埂植物带的
地埂植物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