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溪巴赫》定稿.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溪巴赫》定稿
《那一晚忽然洞开的窗子 》 (肖复兴)
“童年的巴赫感到莫名的兴奋,也感到格外的奇怪,他抬起头望望窗子,窗子已经关上,只有头顶的夜空繁星怒放。他认为这肯定是上帝赐予他的恩惠,他立刻跪在草地上,对着默默的夜空,向《小溪巴赫》定稿
《那一晚忽然洞开的窗子 》 (肖复兴)
“童年的巴赫感到莫名的兴奋,也感到格外的奇怪,他抬起头望望窗子,窗子已经关上,只有头顶的夜空繁星怒放。他认为这肯定是上帝赐予他的恩惠,他立刻跪在草地上,对着默默的夜空,向上帝祷告、膜拜。他相信万能的上帝一定就藏在闪烁的星光中。”
三百多年前的巴赫就是这样的,因为一个神秘的夜晚、因为一扇忽然洞开的窗子,幼小的他在饥寒交迫中依然听见了上帝美妙的声音,于是,直至他生命的终结,他一刻也没有放弃过用音乐把上帝的声音一笔一画地雕刻在时光里。
最后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小溪意象的贯通,作者深挚赞颂的延续
这两段文字的特点是什么?
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 。
通感定义:“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
举例:“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嗅觉移植为听觉,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来表现荷香的若有若无,清幽淡雅。

本文作者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对巴赫音乐的听觉感受转化成视觉的形象化体验,在优美的文字描叙中倾诉着对巴赫的颂赞和慨叹。
写作特色 作者为何不直接叙述巴赫的音乐和品格,而要绕个弯子用小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具体描写抽象,让人易于理解;
使文章充满了美感;
因为是散文,是人物传记,具有文学性
含蓄美
总结:
音乐是属于心灵和情感的,它高于语言,有时候我们真的无法用语言形容清楚,于是,作者用具体的事物描述抽象的事物,不仅使我们易于感受和理解,而且也给我们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和美感。在潺潺的小溪水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巴赫听到了他的音乐。
思考: 贝多芬曾经这样评价巴赫:“他不是小溪,是大海!”文章中也说:“巴赫确实太伟大了,太浩瀚了。”但文章的题目是“小溪巴赫”,全文也是围绕“小溪”这一中心意向展开的,你认为二者有矛盾吗?
前者从文学角度,谈巴赫、巴赫音乐的价值和品格。
后者从音乐角度,谈巴赫音乐博大、精深。
不管是大海还是小溪。巴赫的精神正应验了2500年前古哲人、道家创始人老子哲学:上善若水。(滋养外物、曲折前行、谦卑平和)。
谢谢!

《小溪巴赫》定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我是药神
  • 文件大小650 KB
  • 时间202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