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5 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 赵晶
预设目的: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课题 5 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 赵晶
预设目的: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弄”、“怪生”、 “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学前准备:
1.理解诗人的生平。 2.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预案和教学改进:
教 学 预 案
教学改进和随记
第 一 课 时《牧童》《舟过安仁》
一、回忆激趣
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
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注意正音。“蓑"读suō,“遮"读zhē,不要读成平舌音。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展研读: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和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感受朗读。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弄”,一个“卧”.(得意、淘气、疲倦)
(4)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2.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非常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得意、天真的孩子。
(3)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淘气,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
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2.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想象画卷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展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短文。 2.默写《牧童》。
第 二 课 时《清平乐·村居》
一、揭题,初知“美”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乐·村居》。
:(1)介绍作者辛弃疾. (2)简介宋词和词牌名:清平乐.
(3)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村居”呢?(居住在
古诗词三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