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母亲的意义
母亲的地位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位老师。母亲是孩子的模仿对象,是孩子的榜样。,一个好的母亲抵得上一百个学校的老师。在家庭中,她“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所有的心灵,像北极星一样是人人关注的对象。”孩子时时刻刻都在模仿自己的母亲。因此,我们可以说,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母亲的素质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素质。
因为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影响了孩子的一举一动,所以,在家庭中,母亲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一个孩子行为举止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他的母亲。”他把自己生活中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家庭中母亲对自己意志、力量、自制等方面的磨练。《品格的力量》一书中,这样精辟地论述母亲对于孩子成长的至关重要:“把孩子托交给一个愚昧无知的女性去抚养,他日后就会毫无教养,无可救药。假如一位母亲好逸恶劳,心术不正,行为放荡,在家庭中吹毛求疵,性情暴躁,极不安分,那么,家庭就会成为充满不幸的人间地狱——人人唯恐避之不及,更谈不上一往情深地迷恋。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不幸,会让他们具有道德缺陷和在道德方面发育不良
——这不仅会给他们本人带来灾难,而且也会给社会中的其他人带来不幸。”可见,母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多么巨大,是多么不可替代。
很多伟大的人物,他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感觉对他们影响最大印象最深的都是母亲,像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毛泽东主席,都曾深情地回忆过他们的母亲,都曾经表达过母亲对他们成长的巨大影响。朱德在他的著名散文《回忆我的母亲》中,深情地回忆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具体而深刻地描述了母亲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以及对自己成长为一位坚强的革命战士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全世界的伟大人物中,也可以找出很多。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母亲,前边提到过的拿破仑的母亲,就是一位极富人格魅力的女性。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随便找出很多典型例子。母亲善良孩子亦善良,母亲勤劳孩子亦勤劳,母亲乐于助人孩子亦热心帮助别人。相反,母亲死懒,孩子也一样会偷懒;母亲性情烦躁,孩子也一样会烦烦躁躁,不随和,缺乏耐心;母亲有自恋情结,孩子也一样会顾影自怜,凄凄艾艾,等等。总而言之,在孩子的身上,会看到母亲的不少影子。也许不会完全一致,但在很多方面在一定的方向上,会留下母亲的影子,留下母亲深深的烙印。
一个家庭,哪怕穷的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 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快乐力量的源泉。
由此可见,母亲对于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是她们在决定着我们下一代的质量啊。
2、母亲的心理意义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客体,母亲是孩子人格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婴儿最初通过影响母亲来控制世界,母亲及时、准确的反应让婴儿发展全能感,婴儿通过母亲的脸(也包括母亲的其他肢体语言)来认识自己,即“镜映(mirror)”。(从温尼可特)当小宝贝看着母亲的脸时,它所看到的是他或她自己。因为当母亲看着她的小宝贝时,母亲的样貌和她在小宝贝身上所看到的有所关联(例如,她在孩子身上得到的愉悦会从她的温尼可认为母亲部分是以镜照婴儿(mirroring)方式来挑起婴儿的存在意识。(此看法使人想起柯胡的镜像环境;或许他是脸上反映出来,而婴儿可看到那份喜悦而感觉到它自己是喜悦及好的)。母亲把小宝贝自己的东西回给她的小宝贝。它就好像是小宝贝当它在看着母亲的脸时,如同在看一面镜子,看到镜中的自己。“当我看到我自己被看到,我就存在”(Winnicott,1971a,)。如果婴儿看到母亲温柔关切的笑容,婴儿对自我的印象也是温柔美好的,认为自己值得爱和尊重。随着孩子的成长,母亲的形象慢慢会存在孩子的心里,心理学上叫“内化”,也就是当焦虑、害怕时,母亲的形像就会出现在脑海,就会起稳定情绪的作用,那时母亲要做的就是逐步的分离。最可怕的是,母亲对婴儿的需求冷漠,不予以回应,此时婴儿无法内化自我,这些孩子的分离焦虑就会很重,因为他的内化不稳定或者无法内化,心里没有一个稳定的母亲形象,孩子就会更加焦虑不安。有时,孩子为了适应糟糕的环境,婴儿形成
‘假自我(false self)’。假自我看上去是一种妥协,是对全能控制感一定程度上的放弃,实际上是对真自我(true self)的防御。全能控制感得到足够的满足,是婴儿今后放弃全能控制感,将自体与客体区分开来的基础,也就是懂得和别人保持合适的距离和亲密感。婴儿期是需要一个稳定的母亲的抱持,如果母亲做不好这点,孩子将来可能会把攻击投射到外界,比如有一个他需要别人帮忙修理电脑,但他表达出来是否定的
母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