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萧红课件.ppt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萧红与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
萧红简介
《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体现的思想主题
萧红作品的风格特征
东北作家群亦称“东北流亡者作家群。指“九·一八”事变以后,陆续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的东北流亡到关内的一批青年作家。他们怀着对萧红与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
萧红简介
《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体现的思想主题
萧红作品的风格特征
东北作家群亦称“东北流亡者作家群。指“九·一八”事变以后,陆续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的东北流亡到关内的一批青年作家。他们怀着对敌伪的仇恨,对于乡亲的眷恋,以及早日光复国土的愿望,创作了不少反映东北人民斗争生活的作品。作家有萧军 萧红 端木 舒群 等。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
一 东北作家群
她(萧红)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30年代的文学洛神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 ,石评梅和张爱玲)
二 萧红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等。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生活阶段一(1911-1931):
离家出走,王恩甲,被抛弃——被爱情蒙骗
生活阶段二(1932-1938):
写作投稿,萧军,被殴打、背叛——不平等的命运姿态
生活阶段三(1938-1940):
寂寞苦闷,端木蕻良,被冷漠、受折磨——寻找安全感
生活阶段四(1940-1942):
完成《呼兰河传》,患病去世——一个需要保护的孩子

她的一生基本上在漂泊中度过,
没有一个固定的温暖的家庭。
尽管曾与三个男人共同生活过,
但她说:“我总是一个人在走路。”
三 《生死场》与《呼兰河传》
【生死场】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旧社会农民的悲惨遭遇,以血淋淋的现实无情地揭露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了东北农民的觉醒与抗争,赞扬他们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
《生死场》的发表,符合时代的要求,呼唤民族意识的觉醒,对坚定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志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萧红在作品中大胆地反映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抒发了她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
小团圆媳妇: 婆婆及其众人:
童养媳,十二岁,高大, 长得太高
健康,活泼,天真,大方 太大方,该打
“生病” 跳大神,抓偏方,当众洗澡
滚烫水洗澡 看热闹,“心慈流泪”
死亡 一字未提,欢天喜地
天真善良,无力反抗
《生死场》通过对自己故乡的回忆,以朴素率直的笔调,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同时,对旧风俗、旧习惯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萧红的命运是多苦难的,但她却仍关心着他人的苦难,以笔代刀与封建作斗争。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孕育并造就了一种萧红式的独特的小说文体。这种小说文体的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其意义在于“从一个方面实现了文学史的衔接、承续,在审美意识上沟通了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更准确地说,是把传统文学中最高雅的部分——诗和“文”(散文),与现代文学中已经代替了诗而成为主体的部分——小说,实现了新的对接。正是这一“对接”造就了现代文学中最具生命力的内容。
四 萧红作品的风格特征
以抒情笔调写自我主观感受;
散文化的小说结构;
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重人物性格的刻画;
无完整的故事情节,然而韵味深长。
感受:我觉得萧红虽然是一位才思敏捷的作家,但她的一生更是不幸的,遭遇了种种磨难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 。她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 走完了她的一生

萧红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 文件大小214 KB
  • 时间2022-08-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