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超人的故事
苏杰学校
目录
1
通信超人是谁?
2
通信超人儿时趣事
3
通信超人长大了
4
通信超人的未来
苏杰学校
通信超人是谁?
通信是通过某种物质进行信息传递。
在古代,人们通过驿站、飞鸽传书、烽火报警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到了今天,随着科学水平的飞速发展,相继出现了无线电,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甚至可视电话等各种通信方式。
苏杰学校
目录
1
2
通信超人是谁?
3
通信超人长大了
4
通信超人的未来
通信超人的儿时趣事
苏杰学校
烽火戏诸侯击鼓传令
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很高兴,可是后来,敌军真的入侵,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们都不相信了,结果周幽王被敌军所杀,西周灭亡。
殷商时代在边境上,商王不仅派重兵把守,还用铜做成的直径达2~3米的大鼓,置于高高的架子上,旁有兵丁守候。一旦出现敌情,守鼓兵丁立即敲击大鼓,通过鼓点的节奏来表示不同的内容。鼓声一站接一站,把外敌入侵的紧急军情,迅速向天子报告。
A
B
用声音传递信息的还有哪些?
苏杰学校
鸿雁传书飞鸽传书
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在家苦守十年。有一天,王宝钏正在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血和泪写下了一封思念夫君、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书信,让鸿雁捎去。
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A
B
苏杰学校
鱼传尺素
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
A
B
宋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苏杰学校
驿邮
驿邮是邮政通信最古老的形式之一。这种通信方式是人类通信发展上的一个伟大变革。
我国远在周代就建立了专门传递官府文书的驿站网络。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十里一亭”,驿邮系统成为国家的行政机构,并沿用至今。那时的公文传递,主要靠人徒步。
汉代以来,逐步改人力步行递送为骑马快递,并规定“三十里一驿,传递速度大大加快。在盛唐时,全国有馆驿1643个,从事驿站工作的人员有2万多人。
A
B
苏杰学校
马拉松旗语
“马拉松”是古希腊的一个地名,位于雅典城东北。公元前490年,波斯远征军入侵希腊,在马拉松这个地方布阵的消息传到雅典后,雅典就派出一名叫菲迪皮茨的信使前往斯巴达求援。但是斯巴达人却说10天之后才能出兵。信使把消息带回马拉松,失去救援的雅典人背水一战,结果以少胜多打败了波斯人。这位信使带着胜利的喜讯又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城的中央广场(距离为42公里195米),向雅典人民高喊:“我们胜利了!庆祝吧!”随即倒地身亡。为了纪念这位信使,人们把“马拉松”作为一项固定的比赛项目,一直延续至今。
A
B
旗语在古代是一种主要的通讯方式,1684年英人胡用各种显明的符号悬挂高卢,互相传讯。1793年,法人却柏改善胡氏的方法,以十字架两端木臂上下移动的位置,表明各个字母,在相隔230公里的通信塔间进行通讯。
苏杰学校
通信“小”超人的特点
通信方式
媒介
速度
传送范围
信息量
击鼓传令
声音
340米/秒
5~10公里
极少
烽火台
火光
80公里/小时
100~300公里
极少
鸿雁传书
飞鸽传书
鸟(动物)
100公里/小时
300~1000公里
少
马拉松
人
20公里/小时
30~100公里
中等
驿邮
马
60公里/小时
1000公里
少
以人力、动物、机械等为主要方式
信息传递的速率低,周期长
距离有限
信息量不大
苏杰学校
通信超人的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