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2页。
第2页,共22页。
第3页,共22页。
第4页,共22页。
第5页,共22页。
4、研究思路和方法
(1)生、制品的规范化制备
(2)生、制品的药效、毒性比较
根据炮制理第1页,共22页。
第2页,共22页。
第3页,共22页。
第4页,共22页。
第5页,共22页。
4、研究思路和方法
(1)生、制品的规范化制备
(2)生、制品的药效、毒性比较
根据炮制理论;符合中医理论模型
第6页,共22页。
(3)生、制品化学成分成分系统对比分析,确定炮制后质变和量变特征成分
主要成分全提取
不同极性部位(药效部位)指纹图谱对比分析
TLC、HPLC-DAD/ELSD、HPLC-MS、GC-MS
炮制过程中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
第7页,共22页。
(4)炮制后质变和量变特征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色谱技术 光谱分析
(5)质变和量变特征成分的药效学研究
文献、药理
(6)质变和量变特征成分代谢研究
血清化学
(7)分子生物学上变化
第8页,共22页。
二、传统炮制理论的科学内涵研究
中药制药论
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
以热制寒 以寒制热
中药生熟论
生升熟降 生泻熟补 生猛熟缓 生毒熟减
生效熟增 生行熟止
第9页,共22页。
辅料作用论
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脏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米泔制去燥性和中、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
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
研究方法
利用现代技术,对在某一炮制理论指导下的系列中药的炮制品和生品进行比较研究。
第10页,共22页。
三. 体现饮片药性的关键物质基础研究
黄连:苦寒之性
熟地黄:补肝肾
焦栀子:凉血止血
研究方法:
不同极性部位药效学筛选
有效部位成分系统分离
注意:符合中医特色,炮制后新增成分
第11页,共22页。
四、中药炮制共性技术研究
每种技术至少5种饮片,通过化学分析、药效、毒性等系统分析和评价,揭示共性技术的科学内涵;建立炮制共性技术和饮片质量的评价体系。
炮制过程中参数控制
辅料:规格、质量标准
第12页,共22页。
古今文献研究
中药材品质标准研究
解析炮制原理,揭示共性技术内涵
优化炮制工艺,确定工艺参数
专家走访调研
药效、毒性变化研究
成分变化研究
辅料标准与检测研究
确定各技术共性特点,建立共性技术与评价体系
中试验证,制定炮制技术操作规范、饮片质量标准
制定研究方案
第13页,共22页。
五、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在炮制原理指导下,报据各类炮制工艺的共性特点,以能反映药物炮制前后本质变化的指标。
第14页,共22页。
五、饮片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在炮制原理指导下,报据各类炮制工艺的共性特点,以能反映药物炮制前后本质变化的指标。
第15页,共22页。
2. 饮片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1)生品质量标准
有效成分群的多成分定量,有效部位的成分群指纹图谱定性
多指标性成分定量,指纹图谱定性
有效成分或单指标性成分定量,指纹图谱定性
(2)制品质量标准
新增成分;绝对含量;增减幅度
第16页,共22页。
六、中药炮制生物工程研究
中药炮制中的发芽、发酵等属第一代生物技术,因此,必须用现代生物技术去研究其机理,改进其工艺,制定其标准。
第17页,共22页。
七、中药炮制新工艺研究
目前中药炮制工艺都是传统工艺,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创立新工艺。原则: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第18页,共22页。
八、中药炮制新辅料研究
中药炮制的辅料可以起到从制、反制等作用,也可以起到中间传热体的作用,从而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但目前中药炮制的辅料仍然是传统辅料,所以将来我们必须寻找能够促使有效成分增加,有毒成分减低的新辅料。
第19页,共22页。
九、中药炮制新设备研究
研制出自动化程度高、控时、控温、除烟、除尘、适合大生产的新型炮制设备。
第20页,共22页。
中药炮制研究的4个要素:原理、工艺、辅料、设备。在此基础上,为中医临床提供原理清晰、工艺先进、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炮制品。
中药炮制研究的发展
中药炮制研究发展趋势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