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
傅功振 孙丹 学校是培养专门人才,更是以文育人的专门机构和场所。凡是学校教学用地或生活用地的范围均可称作校园。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是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的两个概念。
学校文化包括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西方先哲们对文学的功能也很早就有了认识,提出“寓教于乐”、“教育”、“净化” “精神享受” “生活的教科书”等著名观点,还认为文学具有促进不同社会、不同民族相互了解、探知不同民族文化精神生活的演变沟通,人们的思想和感情等等。所以人文教育中文学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等等。正如《毛诗序》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强调了诗歌教化人伦、移风易俗的作用。
其次,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不断融合与发展促进了科技与人文的双重繁荣。然而,在以技术为主宰的现代社会,唯科学主义倾向导致了价值趋向和伦理准则的偏离与淡化。在现代性的历史语境下,独尊技术知识的教育也逃离不了对人文性的遮蔽。学生知识的增长是以情感的失落、责任感的丧失、对生命的漠视为代价的。构建学生价值理性、呼唤人文关怀、引领学生形成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成为德育创新的必然。人文精神的形成不在知识层次,而在心灵的体悟、信仰的引领、人格的塑造。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过:“一个人把握真理的能力是与他体验、感悟痛苦的能力成正比的。”挖掘自然科学中的理性价值与人文精神,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哲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可以引领学生形成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再次,教育学和心理学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基础。人体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其中操纵人格三部结构运转和作用的能叫心理能。在人格与心理能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心理能分布在本我、自我、超我的结构中。本我占有的心理能高时将导致冲动型、享受型、非理性行为;自我占有的心理能高时将导致现实、功利的行为;超我占有的心理能高时将导致奉献型、道德型、理想型行为。将这种解释与冯友兰的四个人生境界中的前三个对应:本我的心理能高,即“自然境界”对应于“动物人”;自我的心理能高,即“功利境界”对应于“普通人”;超我的心理能高,即“道德境界”对应于“贤人”;“天地境界”对应于“圣人”。 正是人格形成中蕴含着能量守恒,由此而产生内在心理能的相互制约将导致人们常常觉察到的痛苦和不安。以本能性的原始动力与超越本能性的非原始动力的冲突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本我与自我心理能的膨胀必然导致索取意识的扩大,其结果是以自我以外的环境能量补偿为代价,而环境能量的不断减少必然造成环境因能量亏损。
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普遍性的自然法则必然也适应于人类。一个存在于人类群体中的个体必须懂得本我和自我心理能的扩张,必然使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受损为代价。很自然,这种受损的反复刺激,受损的部分也必然出现反馈,个体的欲望也由此得到制约。通俗地讲,一个人总是占“便宜”是不会长久的,占便宜的同时也在“吃亏”。这种“吃亏”的表现在于占便宜时已经注定损害了被占便宜者的正反馈,失去正反馈就等于失去了信任。这就相当于破坏了自己生存的“生态环境”,也就是自己污染了自己生存的“环境”,环境所产生的“报复”就在所难免。所以做人中,蕴含着“能量守恒”。
人文关怀是超我的心理能培养的重要因素。教育者首先要有人文关怀,其次才是专业知识。教育者通过本身的人文关怀向学生传递人文情怀,让学生的人文情怀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这种人文情怀具有不分专业的普遍价值意义。
(二)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实施人文氛围的熏陶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将人文教育渗透其中,对受教育者进行启迪心灵、塑造人格、提升境界的教育,核心在于培养人文精神,促发人文情怀,提升人文境界。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所有的东西都忘记之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一所大学,如果没有积淀形成固定的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人文氛围,缺乏人文文化的浸润,就好像没有绿色的沙漠,水枯绿乏,教育目的将难以全部实现。
人文教育需要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传统文化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历练等途径来实施。正如《礼记·中庸》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辩,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人文学科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

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雪雁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2-08-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