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技术(青铜器、金银器)
鼎盛期
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
青铜斝
夏朝
青铜爵
单线饕餮纹铜爵cm;器身高:。1920年于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出土。;器盖现藏湖南省博物馆。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 。是商代晚期祭祀时用来盛酒的礼器。
皿天全青铜方罍
鸮尊
尊为古代盛酒器。铜尊,最早见于商代。鸮,俗称猫头鹰。在古代,鸮是人们最喜爱和崇拜的神鸟。鸮的形象是古代艺术品经常采用的原形。
、 ,与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 ,是商代晚期作品,此鸮尊即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
兽面纹四足鬲
商乡钺
凤柱斝
羊首勺
害夫簋,又称厉王簋、夫簋、胡簋,是目前所知的极少数明确的周代王器之一,周厉王十二年作器。1978年5月陕西扶风齐村出土,扶风县博物馆藏。 通高59厘米,口径43厘米, 腹深23厘米,重60公斤。
害夫簋
虢季子白盘
铸于公元前816年,因作器者为虢季子(名白)而得名。西周 ,,,是体量最大的盘
西周晚期著名青铜器,盘上的铭文共357个字,记载的是西周晚期的土地契约。散氏盘于康熙年间在陕西凤翔出土,嘉庆年间被进贡上京,作为庆贺嘉庆皇帝寿辰的贺礼,从此成为皇室收藏。
虢季子白盘
铸于公元前816年,因作器者为虢季子(名白)而得名。西周 ,,,是体量最大的盘
虢季子白盘
铸于公元前816年,因作器者为虢季子(名白)而得名。西周 ,,,是体量最大的盘
虢季子白盘
散氏盘
毛公鼎
西周晚期青铜器物,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铭文32行499字,乃现存最长的铭文:完整的册命。全铭文辞精妙而完整,古奥艰深,是西周散文的代表作。
中兴期
从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阶段。此时期列国都城形成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属货币大量流通。青铜铸造工艺取得突出发展,出现了制造青铜器的技术总结性文献《考工记》。书中对制作钟鼎、斧斤、弋戟等各种器物所用青铜中铜锡的比例作了详细的规定。由于战争频繁,兵器铸造得到了迅速发展。
梁其壶
西周后期
日己方彝
衰落期
指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这一时期。经过几百年的兼并战争及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具有中央集权性质的封建社会最终建立,传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铁制品已广泛使用。社会各领域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器物大多日用化,但是具体到某些青铜器,精美的作品还是不少的。到了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从而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至于兵器,工具等方面,这时铁器早已占了主导地位。隋唐时期的铜器主要是各类精美的铜镜,一般均有各种铭文。自此以后,青铜器除了铜镜外,可以说不再有什么发展了。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掘获的两乘铜车马
西汉铜镜
铁器时代
世界上最早制造铁器的,是小亚细亚的赫梯人,时间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约在公元前1000年代,古希腊和古罗马开始普遍使用铁制的工具和兵器。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欧洲大陆普遍使用铁器。中载,是《左传》中的晋国铸铁鼎。在春秋时期,中国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广泛使用铁器。铁器坚硬、韧性高、锋利,胜过石器和青铜器。铁器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的工具制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铁器的使用,导致了世界上一些民族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也推动了一些民族脱离了奴隶制的枷锁而进入了封建社会。
金银器(陕西)
金银器在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金银是贵重金属,硬度适中,具有延展性,易锤打成形,又有亮丽的天然色泽,且不易氧化变色,是制作工艺品的良好材料。自从人类发现、认识了金银之后,就将其加工成为各种金银制品。金银制品在商代即已出现,春秋战国时代已有金银镶嵌工艺。金银器皿出现较晚,汉以前少见,至唐代才开始有较多发现。
战国金怪兽
春秋金啄木鸟
镶嵌金柄铁剑
兽形金饰
战国金怪兽
春秋金啄木鸟
春秋金啄木鸟
镶嵌金柄铁剑
春秋金啄木鸟
晋“晋归义羌王”金印
北魏鎏金佛菩萨三尊铜像
鸳鸯莲瓣纹金碗
冶金技术(青铜器、金银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