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灵山导游词5篇
罗山灵山导游词1
灵山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东麓,距豫北淇县城西北 10公里,巡游面积10平方公里,《封神演义》第一章写的殷纣王降香女娲宫,就在灵山。
灵山寺自然佛像,面目慈爱,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需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古佛洞口镌一则回文联,耐人寻味:“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犹如迷宫,令人神往。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样,奥妙无穷。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民谚曰:“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因何故?健身又去病。”“钻钻佛爷洞,一辈子不生病。”所以游客无不进洞领会其妙。
据明代《淇县志》载,淇县有八大景:“淇园竹翠、胜水流清、鹿台朝云、钜桥夜月,纣窝滩声,朝歌野色,青岩仙境,灵山龙泉。”其中灵山独占两景即“胜水流清”、“灵山龙泉”。灵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涌不息,古人谓之胜水流清。
灵山龙泉说的是灵山黑龙潭,位于寺院的西北侧500米处。这里奇峰幽谷,山势挺立,泉涌涧飞,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纷到沓来,满眼画意,满腹诗情,留下很多华彩诗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孙征兰在壁立万仞处留下诗云:“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据载,在明代以前,这里就建有龙王庙。庙下有三洞,洞口凿有龙头,泉水由此流出,声音湍急,山谷回应,犹如龙吟。
灵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带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带河自灵山黑龙潭突溢而出,绕千年古刹而过,河水潺潺,叮咚作响,如同琴弦畅鸣或浪拍石崖涛声如啸,呈现出瞬息万变的自然画卷。玉带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个湖泊,名曰白龙潭。湖水澄澈,是人们泛舟、垂钓的志向去处。
从寺院沿羊肠小道西行,过鹊桥渡,穿梨树坡,拾阶而上便来到了观音洞。此洞位于悬崖峭壁上,深9米,高丈余,内奉观音座像。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前来求点迷津者川流不息。
据明《淇县志》记载:“龙王庙,旱祷辄灵。”清《淇县舆地图说》云:“灵山下有灵山寺,创于梁一般,修于盛唐开元。”辽金期间,寺院扩大,高僧众多,木鱼声声,灵气幽幽,游客云集,香火鼎盛。传闻,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天宇。仙女纷纷下凡到灵山寺倾听木鱼声,观看人间景,时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躯仍嵌隐在崖壁上,时隐时现,妙趣横生。谓之“仙女嵌壁”。
壁立万仞的大圣峰巅,有一自然孙悟空坐像,远远望去孙悟空的金身,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对垂肩的耳朵蕴寓着大福大贵,身穿金衣,头戴金冠,威严凛凛,令人敬畏。他的发髻、眉骨、胸腹、脖颈以及下肢轮廓清楚可见。整个外貌比例协调,惟妙惟肖,浑然天成,世人看后,无不惊羡大自然造化之奇妙。据传,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水帘洞,云游四海,远涉天际,找寻灵台方寸山,访拜佛、仙、神圣,求长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经过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灵山寺,是佛教圣地,并建有炼石补天,造化人类的女娲行宫。心想,灵山不就是灵台方寸山吗?人类始祖女娲在此?何不前去。于是,他来到灵山寺,未入寺院就听到木鱼声声,佛经喃喃,喜得抓耳挠腮,眉飞色舞,兴奋之余,转念一想,佛门静土,须得整衣端冠,尊敬有礼方是。他不敢进前,于是坐在山巅,倾听佛经,谓之“悟空聆经”。
灵山寺历史悠久,集秀丽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观和奇妙的传闻于一体,观赏性、消遣性很强,到灵山旅游,能够使您心旷神怡,百愁俱消。灵山还盛产各种野菜,这些野菜养分丰富,味道鲜美,游玩过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丰富的野菜宴,别有一番情趣。
罗山灵山导游词5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