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动物作文1101字
古诗词曲作为中国文化不行或缺的一部分,鸟兽鱼虫等动物以其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与古诗词曲融为一体,用来表达作者的种种情愫——
鸿雁:对亲人的思念、书信
诗词里的动物作文1101字
古诗词曲作为中国文化不行或缺的一部分,鸟兽鱼虫等动物以其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与古诗词曲融为一体,用来表达作者的种种情愫——
鸿雁:对亲人的思念、书信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回去。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访南朝陈,即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宛转。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的。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絕,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寒蝉: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开头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则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干脆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早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蟋蟀:思乡
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视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值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打算冬衣以至于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干脆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曾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杜鹃:悲苦、哀怨、凄凉、乡愁乡思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嘹亮而短促,唤起人们的多种情思。假如细致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
诗词里的动物作文1101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