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
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研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拟定计划流传速度也以为是
3×108米/秒。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辉与入射光辉、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辉与入射光辉分居法线双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光辉法线反射光辉
镜面
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同样按照光的反射定律。
7.平面镜成像特色:(1)像与物体大小同样(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
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8.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9、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流传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0、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辉与入射光辉、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辉和入射光辉分居法线双侧,折射光辉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流传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11、凸面镜: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它对光辉有汇聚作用;凹面镜: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它
对光辉有发散作用。
※光辉透过厚薄不同样的玻璃或水透镜发生折射时,光总倾向较厚的部分。
12、凸面镜成像:
(1)
(2)
(3)
F
F(1/)
(2/)
f
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u>2f),成倒立、减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投影仪。
物体在焦距以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
13、光路图:
空气
空气
空气
水
水
水
14.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质光辉画实线,不是实质光辉画虚线;(3)光辉要带箭头,光辉
与光辉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
线),尔后依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辉;(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
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空气中的光辉偏离法线);(6)平行主光轴的光辉经凹面镜发散后的光
线的反向延长线必然订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辉的反向延长线必然经过镜
后的像;⑻凸面镜成像时,折射光辉(或反向延长线)必然经过像点。
第五章熟习而陌生的力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其余物体施力时,也同时碰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收效: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1牛顿大体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碰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7.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可否指在零刻度,若是不是,则要校零;(2)认清分度值和测
量范围;(3)弹簧伸长的方向要与被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
弹簧秤来测力了,丈量力时不能够高出弹簧秤的量程。
8.力的三因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因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
果。
9.重力:地面周边物体因为地球吸引而碰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0.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在大概计算时也可
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1.重垂线是依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运动或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拦相对运动的
力叫摩擦力。
1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
动摩擦力越大。
14.增大有利摩擦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自行车的刹车)。
15.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圆滑和减小压力;(2)用转动取代滑动;(3)加润滑油;(4)
利用气垫或磁悬浮。
第六章力与运动
1.牛顿第必然律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