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词感受音韵之美
肥城市新城办事处孙小小学 赵翠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己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而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民 族素质的提高源于人文素质的培养,诵读古诗词感受音不同于逻辑的推理、 判断,它是用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教育人的,它具有形象性和可感 知性,这是由美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古诗词写的事物、景物或人物,就是 形象美,这种形象美就是通过富有节奏的古诗词韵律表现出来的。如:贺 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那千丝万缕、参差披拂的柳树的形象,诗中那给柳树裁 剪绿色春装的春之天使(春风)的形象,显得如此柔美,就是由于作者恰 当体现了古诗词平仄押韵的特点,巧妙地将一、二、四句押韵,准确选用 了“高、绦、刀”三个字做韵尾,读起来更富有形象美感,而且节奏性强, 韵味浓浓,使学生在诵读中欣赏了形象美,又领略到音韵之美,感受到中 华经典诗词的博大精深。
五、 师生齐诵读,感受音韵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吟诵应是学生学习古诗 词的根本方法。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加之学生的“向师性” 极强,教师对某事表现极大兴趣,往往会影响学生也乐于从事某事。为此, 活动期间教师与学生一起诵读经典诗词,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去影响学生,
带动学生,做学生的学习伙伴,拉近师生的距离,就会增强学生的“亲师” 感,学生诵读古诗词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入情入境。同时教师运用 声情并茂的范读,或借助多媒体将学生带入古诗词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在 诵读中受到感染,实现心理的愉悦,产生强烈的诵读欲望,和教师一起反 复吟诵,可以提高诵读效果,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美好意境和韵律节奏, 品味诗人的思想情感,感受经典诗词的音韵之美。
六、开设语文活动课(古诗词诵读课),欣赏音韵美
通过语文特色活动课,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感受古诗词的 意境和音韵美,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古诗词的诵读课上注意了方法 的指导,渗透四声读法、平仄押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品读、美读,让 学生课上得法,课外受益,能举一反三。
一是熟读感悟。即让学生多读,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 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体会音韵之美,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学习李白的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从而知道这首诗一、二、四句押“an”韵,感受了音韵美。
二是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 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 的《咏柳》,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 杨万里的《新柳》,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 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诵读古 诗词的极大兴趣,增强了美感。
三是吟唱表演法。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往往对音乐产生浓厚 的兴趣,喜欢唱歌,善于表演,为此将古诗词配上学生最乐于听、乐于唱 的乐曲,让他在诵读基础上根据诗的意境,去吟唱、表演,不但体验了古
诵读古诗词感受音韵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