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守护天性.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守护天性

天性,就是自然赋予的品质或特性。唐代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说了种树的诀窍: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天”,即为树木生长的基本环境和规律;“性”,乃为树木的本性。其意思是说,种树要顺从树木生长的规律,让树守护天性

天性,就是自然赋予的品质或特性。唐代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说了种树的诀窍: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天”,即为树木生长的基本环境和规律;“性”,乃为树木的本性。其意思是说,种树要顺从树木生长的规律,让树木彰显自己的本性。种树和育人的道理其实是相融相通的。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我以为,让儿童像儿童的样子,教育就得要有“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思想与智慧,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引导并唤醒儿童自我成长,让儿童能够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
然而,直面当下的教育,我们发现儿童还不像个儿童,他们的天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遵从,教育中有意无意地压制甚至摧残儿童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生活中,儿童正当的兴趣被视为问题,正常的活动被视为好动……课堂上,儿童的质疑被忽略,儿童的言说被敷衍,儿童的思想被固化,儿童那稚嫩而柔弱的肩膀上承载着过多过重的东西,学习负担沉重,属于他们自己的闲暇时间少之又少。如此这般,给儿童提供的不是适合的教育,而是强加了诸多成人的“愿望”。于是,温暖的“愿望”,温柔的“教育”,将活蹦乱跳的儿童教化成了“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其实,儿童就是儿童,游戏、模仿、好奇、自由等都是他们的天性使然,是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学习的独特方式,是能促进儿童自身发展的弥足珍贵的资源。我们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儿童是有血有肉的人,是成長发展中的人,他们的最伟大之处就在于这种成长发展具有一种可能性。这就意味着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发现儿童的可能性,并且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这种可能性变成一种现实性,进而走向一种创造性。倘若这样,儿童的个性就会得以张扬,儿童的悟性就会得以培育,儿童的灵性自会得以生长,就不会打乱这个次序,而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

立德树人,培养拥有中国灵魂和时代精神的合格公民是社会赋予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我们提出守护天性是基于以下一些思考:
第一,守护天性:时代发展之必然。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儿童关系着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以人为本,守护天性,发展儿童,成就儿童,不仅是教育的根本追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第二,守护天性:教育改革之应然。在核心素养的召唤下,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要务,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就要回归教育的原点,把握教育的真谛。教育改革离不开对教育规律的敬畏,对教育常识的捍卫。其实,教育好似农业,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不可揠苗助长。但也少不了必要的田间管理,适时适度地浇水、施肥,假以时日,庄稼自然就会成熟。守护天性,就是让教育回归本真,合乎教育的逻辑,遵循

守护天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妙玉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8-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