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说课稿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本框题(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哲学常识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一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第二框的知识。本框共19自然段,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第1-10段)矛盾普遍性的含义;第二层次(11-17段),论述如何正确对待矛盾,即学习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第三层次(第18-19段),从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如何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说明青年学生应如何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地位、作用:第二课讲了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第三课是对第二课内容的进一步展开,侧重解释普遍联系的的根本内容,即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回答“事物是如何普遍联系的”。第一节第一框已经讲解了矛盾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第二框题进一步分析矛盾的相关原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该原理是正确对待矛盾、坚持两分法的哲学依据;同时,本框题还为学习和理解全书各课内容提供了根本的方法——矛盾分析法中的两分法;另外,对于进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关系”等时代问题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指导。
学习者特征分析及应对策略:
授课对象为成都石室外语学校高二平行班的学生,该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较弱,基础知识的掌握欠火候,抽象思维、归纳推理、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欠缺。但该班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融洽,在课堂上能积极配合老师,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会尝试去解决问题。因此,这节课,教师会采用演绎推理的方式,并设置一些学生能理解、体验的教学情境,达到具体到抽象的目的。
学生已经接触了半个多学期的哲学,所以对哲学知识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会将以前的一些相关知识与本节课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达到前后知识的贯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矛盾普遍性和对待矛盾的可续态度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了解“两分法”、“一点论”的基本含义,并能运用“两分法”去说明怎样对自己“一分为二”;
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两手抓”。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结合教材对矛盾普遍性原理的论述,使学生在分析与综合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观察、思考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引导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坚持两分法、两点论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对待自己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和事,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
教学重点
。
首先,这一原理是正确对待矛盾,坚持两分法,反对一点论的哲学依据,是教育学生坚持矛盾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其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对这一原理尤其是“时时有矛盾”的问题,认识上会存在一些模糊之处:旧的矛盾解决了,矛盾还存在吗?有些矛盾一开始比较缓和,后来才激化起来,一开始存在矛盾吗?
基于此,将该知识点设为难点。
在第三课的所有方法论中,两分法是最基本的矛盾分析法,是矛盾分析的起点,其他分析方法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重点和主流等,都是两分法的继续和深化;而且,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是学习哲学的目标和归宿。所以,我也将该知识点设为重点。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说课稿——获奖作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