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及其意义。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读的生字,注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认识的通过查字典解决。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小组合作,解决不懂的词语。
(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全班交流。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互评)
6、说说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有意识的告诉学生要把工具书带进课堂,培养学生遇事自己解决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参与评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想象画面 激发情感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重要词句来谈读懂的内容。学生可能说到的有:
1、林则徐禁烟行为受到了人们的支持。
重点如下:
(1)、当群众知道虎门销烟的消息后,人们的语言、动作、神态是什么样的?(注意“笑嘻嘻”“兴奋 ”“大声地喊”以及“ 三个不怕 ”,想像当时的场面。)
这些语言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观看销烟的人数之多。(注意“人流如潮”)
(3)、销烟过程中民工干劲十足。(抓住民工的动作,并体会表示顺序的词语的用法)
人们面对销烟场景所产生的感慨。理解“今天,林则徐当众销毁洋人的鸦片,怎么能不叫人兴奋?(反问句)虎门滩上,围观的群众欢呼着,跳跃着。”
鼓励学生想象当时销烟时的场景,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林则徐禁烟很坚决。
重点如下:
(1)、林则徐高坐台上。(注意从两个“不管”和一个“都”中去体会。)
(2)、林则徐对外商说的一番话。(理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林则徐是什么样的状态和心情。
3、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意义:
提问: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注意理解“东亚病夫”和三个“多少”的含义;人们受鸦片残害之大。)
林则徐销烟有什么意义?
师:当你了解了虎门销烟的故事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各抒己见,抒发自己个性化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让学生体会总分的段落结构。
体会中国人对鸦片的痛恨之情。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想象体会销毁鸦片给人们带来的无限喜悦。体会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学生通过想象更能够近一步的理解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激起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有重点的指导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熟读成诵 提升情感
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读懂了这么多的内容,下面就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试着背给你的小伙伴听。
学生从读到感悟,再到背,是一个情感不断提升的过程。鼓励学生熟读成诵,也是在无形中教给孩子一个好的读书方法,让孩子终生受益。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记忆生字 说话练习
1、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辨别生字。
2、学生自己找窍门,然后小组内交流。
3、教师要特别强调“妻、历、督”的写法。
4、指导学生用“首先……然后……再……”说一段话。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体会表示顺序的词语的用法。
(二)拓展延伸 课外积累
师: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很多赞誉的政治家,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评价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多读一些介绍林则徐的文章,相信大家的收获会更大。
为学生提供参考材料,利于学生针对性的学习。《虎门销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教学重点:
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
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爱祖国、拘外辱的精神。
教学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