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陶行知》有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肖秀锦
对于教育工作者陶行知思想耳熟能详是是先生为百候中学所作的校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看过《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人会都发现:陶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都令看过的人获得受到陶行知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时代价值,激励着我们,启发着我们,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的目的是什么,学的目的又是什么?那就是一个字“真”,做个“真人”,真正的人。教师要负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不光要在文本上下功夫,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受到心灵的启迪。更要注重学科的整合,学科间的合作,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的亲切联系,走入学生家庭,走入学生的心灵。通过家访,谈心等多方面了解学生,知己知彼,方能对症下药,百战百胜,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让学生走入社会,走入自然,走入生活,感受教育,也是更好地接受教育。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所以老师和家长就有责任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和家长的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给学生一个健康的环境,让学生茁壮成长。如果是一个经常吵架、骂人的家庭,一个经常看不起学生的课堂,学生又怎会有成就感,心理又怎能健康,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又怎能成长为真正的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富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让学生受到熏陶。因而,我们要千方百计“教人求真”,联系各方面力量同心协力让学生“学做真人”。
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陶行知毕生事业的灵魂。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这是陶行知先生说的,他是这样的热爱学生。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可见“爱”对于教育有多么重要。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爱”,尤其对“学困生”更应当充满“爱”。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让学困生心灵深处的自卑感渐渐消除,取而代之的是求上进、求发展的自信心的树立。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指引下,我对师爱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爱应是宽容的、理解的、真心的爱,是没有任何回报的爱。宽容即是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就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搭起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当学生对教师的真心心领神会的时候,自然就亲其师、信其道了。
是呀,花有花的风采,叶有叶的荣耀,而根有根的骄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爱的应是根的事业。
三、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创造
陶行知先生提出只有“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创造是陶行知的人生之柱,陶行知一生的教育信仰、教育情感和教育实践无不渗透着他对创造的向往之情。可见,创造思想是陶行知教育哲学中最鲜明、最活跃、最深刻的内容。他的一生有丰富的创造思想,有不少创造性的贡献,他的开拓进取

读《陶行知》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飞扬的岁月
  • 文件大小42 KB
  • 时间20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