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辅导员开展高校职业指导的思考
陶媛媛 摘要:大部分高校辅导员能意识到职业指导工作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与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职业指导工作在重视程度、管理理念、指导方法与内容等方面对辅导员开展高校职业指导的思考
陶媛媛 摘要:大部分高校辅导员能意识到职业指导工作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与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职业指导工作在重视程度、管理理念、指导方法与内容等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辅导员 高校 职业指导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辅导员应责无旁贷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因此,在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如何正确认识开展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看清当前存在的优势与问题,并有效、合理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已成为当前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职业指导现状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指导工作是联系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之间的桥梁,起着信息传递、指导咨询、沟通学校与社会需求的作用。近年来, 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发展,进步很大,但总体成效还不高,致使目前的职业指导工作实效与公众预期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指导工作系统性、针对性不够
部分高校辅导员由于大多还停留在书本理论知识的讲解上,没有根据本校学生专业的特点进行指导,欠缺实践锻炼,造成大多数学生对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缺乏兴趣。同时,很多高校在职业指导中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职业道德素质等教育, 容易导致学生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不能诚信就业。
(二) 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存在很大问题
一是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方面缺乏实践经验。许多高校缺乏职业指导师,即使有也缺少社会实践锻炼机会,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不能结合实际与社会形势传授有效的信息给学生。二是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教学经验欠缺。由于大多辅导员年轻,缺乏相应的培训,导致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与吸引力,教学手段缺乏新颖性与针对性。
(三)高校师生对职业指导积极性不高
有的高校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有的高校虽然开设了这门课程,但作为一门选修课;有的高校虽然把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设为必修课,但教学学时安排较少等, 影响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造成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年级特点、课程纯理论化、缺乏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等问题。
二、辅导员在开展高校职业指导中存在问题
随着就业机制市场化、人才流动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工作也暴露出了新的问题:
(一)职业指导工作目标与理念不明晰,导致了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着能认识到职业指导工作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有积极作用,但却缺乏对职业指导工作目标与管理理念的深层思考,仅把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作为职业指导的唯一目的,使大学生形成仅考虑待遇地域等因素的片面的就业观,从而导致了市场需求与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间的落差。
(二)职业指导工作内容和形式单一,指导滞后且缺乏个性化的咨询和辅导。当
对辅导员开展高校职业指导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