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读后感
读《岛》有感 篇一
80后
在本书中深刻地描写了80后一代人的心灵动荡,由于诞生在和平的年头,生命和平安有了保障,但对情感有了更高的追求。然而心灵的孤独、迷茫又让他们无所适从。就像漂泊在河流上的船只,同
读《岛》有感 篇三
不灭的希望
在这个浮华的时代,
你有多长时间没有为一个书中故事潸然泪下了?
这个风靡欧洲的故事,凄婉哀痛,令人禁不住泪流满目…
这是一段令整个欧洲潸然泪下的生死悲欢。
小说讲解并描述了在希腊爱琴海的布拉卡,有一座叫斯皮纳龙格的荒芜小岛。这是一处禁地,一处令布拉卡、爱琴海,甚至整个欧洲都谈虎色变的禁地,因为那里曾经是麻风病人囚禁之所,每个被送到这里的麻风病人就意味着被抛弃,终生被隔离直到死亡。可就在这样的无望之地,病人却用自己的希望建立了另一种生命的秩序,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给无望的生命带来应有的交代。
被抛弃不意味着没有将来,他们最终还是盼来了生命的又一次春天,而在生命绝境之处才更好的体会到了爱的意义 。
以前每次看到介绍,我都会驻足阅读一会儿,然后在买与不买之间迟疑,真有那么好吗?每本书不都这样介绍吗 ?也曾看过比这更夸张的介绍,结果内容并不如人意,如《不埋怨的世界》。因为迟疑,让我几次与《岛》这本小说擦肩而过,只不过这次在市图书馆里最终得以一睹庐山真面目,才知道有些好书真的不能错过,一旦错过了,会终身缺憾的。我用一天的时间读完这本小说,而儿子在读完之后,还想重新读,很庆幸和儿子一起都喜爱这本小说,故事曲折离奇的情节不多,但的确很感人,更鼓舞人。
那个年头,一旦被确认为麻风病就意味着得了绝症,死亡是必定的结局。就在人人都谈麻风病色变的时代,才会有这座孤岛的存在,而岛上居民不向命运低头的乐观精神,才是本书最终要弘扬的主题。
阅读的过程中,流泪了,是被患上麻风病的玛利亚踏上孤岛时的悲凉气氛所感染。就算是铮铮铁骨,也难以忍受当年妻子患了麻风病被送到孤岛,而今女儿再次因为患有相同的病被判处"死刑"。眼泪因此而流。
对于整篇小说来看,我是以欣喜的心情来阅读的。读了这本书不仅会被凄婉的故事情节打动,更会被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气所感染。
在麻风病没有任何治愈可能的状况下,孤岛上的每个居民却不把自己打进死牢,相反,在无望中主动营造新的生活,让每一天都过得像正常人一样有滋有味,听音乐,漫步,邻里往来。生活的节奏仍旧有条不紊地进行。活着就要过好今日,只有今日才有意义。就因为有这样的执念,才会在孤岛上建立一种新的社会,而且这种社会才具有生命的本质意义。人们脱下虚伪的外衣,去掉没有意义的自我放纵,生命闪亮了自己的光彩,刺眼夺目。因为是疾病让每个人放下了曾经无谓的追求,去关注内心最真实的需求和渴望,在这样的孤岛上,活着才是唯一。
因为他们都有对生的敬畏与珍惜,尤其是对人生抱着希望,所以才不屈不挠的奋争。这些希望是与人生的志向、不灭的精神分不开的。
有人说癌症患者一般不是病死的,而是吓死的。患了癌症就意味着死亡,而有知道病情的人,在死亡面前瘫软了,放弃了,遗忘了自身的斗志,于是死亡就如约而至。其实大到疾病,小到生活的坎坷,对我们都是挑战,面对挑战应当怎么办呢?最主要的要有乐观心态。不消极,不埋怨,不被心情左右,乐观向上,这样,才能把每一天都过好,让每一天都成为自己喜爱的样子。
人活着也必需要有志向,有追求,有着不服输与不同流合污的坚守,时刻关注生活的质量与人生的意义,那样心才能放在自己所憧憬的事情上,生命中的插曲就不能左右我们的脚步,不会让我们轻易放弃了生的斗志,而妥协倒戈。
小说的最终,经过多数次的尝试与努力,麻风病得到了治愈,玛丽亚和爱人一起走出了孤岛,美妙的人生起先了。
《岛》这本书我阅读过了,在此向喜爱阅读的挚友介绍,希望大家都会喜爱。
《岛》读后感 篇四
《神奇岛》是儒勒·凡尔纳三部曲的最终一部,本书以美国南北斗争为背景,讲解并描述了五个俘虏--塞勒斯、纳布、斯皮莱、哈伯、彭克罗夫乘热气球逃离“死城”里士满后不幸落到一座荒岛上,后经过不懈努力制造出蜡烛、轮舟、升降机还见证了伟人奈莫船长的离去,最终在全岛爆炸的大难中逃命
《岛》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