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易学与古代历史思维.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易学与古代历史思维
中国史学还在童年时代就和易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先秦时期史官精通《周易》,在以史解易中,显示出他们的深邃的历史眼光,促进了史学思想进步,对于易学体系形成做出了贡献。
在中国史学史上,历代大史学家大多对《周易》有精深的了解。司马迁的家学中有易学传统,他自己在汉初的易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易学对司马迁史学的影响非常明显。班固的易学特点反映了东汉易学风格,他写的《汉书o五行志》,对京房易十分重视,并且运用京易对历史变化作出解释。荀悦与荀爽的易学相通,荀悦在《汉纪》中论史反映出易学的印痕。袁宏援玄解史,易理成为他评论历史和人物的哲理的基础。
两宋的史学总结历史盛衰的经验教训,以易学理论解说历史变动,把中国史学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欧阳修是大史学家,在易学史上有特殊的地位,他写的《易童子问》等,反映出对易学的清醒认识,着重从义理上解易进而提出对史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易学与史学相通。李光、杨万里在易学是以史证易的代表,把史学纳入到易学体系中去。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同时也完成了使史学"会归于理之纯粹"。朱熹史学、易学都有成为他构建理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元明时期的史学家在易学上多是有建树的学者,特别是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易学上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船山易学的思维特征对他史论著作《读通鉴论》、《宋论》等产生重大的影响。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开篇便是《易教上》、《易教中》与《易教下》,他的易学观点,成为评论史学的理论基础。
近代易学和古代易学明显不同的地方是,一般不再是在旧经学范围内论说《易》,讨论历史的易学有关问题,而是以史的眼光认识《周易》。顾颉刚解说《周易》的历史故事,把易学讨论纳入他的辨古史的范围。郭沫若用社会眼光认识《周易》,这些成为他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第一个大板块。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周易》的辩证法精华,为科学总结易学提供了范例,把《周易》这部书从神的启示变成"世俗人"的思维术。
在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易学变化对史学产生过三次大的冲击。第一次是,从先秦到两汉易学的变化,为中国古代史学家思考天人关系,总结历史兴衰,提供了思想基础。第二次是,魏晋时期,《易》是玄学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史学家品评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的思维方式都受到易学的影响。第三次是,两宋的易学成为理学的要素,也成为史学家论历史兴亡、说历史因革的哲理依据,波澜所及,直到明清。近代易学与史学关系是另一回事。
从学术史上看,易学与史学关系基本上有三种范式。一是以史证易。这就是清朝《四库全书总目》中说的宋代李光、杨万里的以史证易。这是易学范围内的事,是以历史事实解说易理,说明易理的正确,因而它是易学中的义理派。要说明的是,以史证易,并不是从李光、杨万里开始。下面我们还要说到这一点。
另一种是以易解史,以易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人类历史,洞察古今兴衰,评论行事上的得失。这在中国史学史上,这是主要一面,历史史学家受易学影响,对他们的治史产生影响,甚至影响一个时代的关系。易学对史学产生的影响,不是以史证易派所能概括得了的,而且我们也认为只有从一个的角度认识易学对史学的影响,才能更好地提示易学变化与史学进展的关联。
还有一种是,把《周易》作为社会史的影子,或作为史料,这是颠倒了以史证易的路数。这本不错,但它同样不能阐明易学与史学的内在关系。
《周易》的天人关系的认识、通变思

易学与古代历史思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69 KB
  • 时间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