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第13讲
沈从文
2
1902-1988
一、生平
1902年12月28日生于湘西凤凰。祖父是汉族,祖母为苗族,母亲为土家族。
3
4
1917-1922,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
5
1923-1928:在北京,旁听北京大学课程,以写作谋生。将住处命名为“窄而霉斋”。
1928-1930:任上海中国公学讲师(徐志摩推荐,校长胡适),与丁玲等合编《红黑》杂志。
1931-1933:任青岛大学讲师。1933年9月9日与张兆和结婚。与杨振声合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同年开始创作《边城》。
1934-1938:在北京、昆明与杨振声共同编选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
6
1938-1946: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讲授写作。
1947-1949:任北京大学教授。
7
1950-1978:在北京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主要研究文物、服饰等。后于1981年出版《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1978-1988: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因心脏病复发逝世。
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
在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审委员马悦然撰文表示,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最终候选名单之中,沈从文都入选了,而且他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当年,马悦然向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处询问沈从文是否仍然在世,得到的回答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人。”当时,沈从文刚刚离世数月。文化界流传,1988年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已经决定授予沈从文诺贝尔文学奖,但因该奖只颁授给在世作家,因此沈从文与其失之交臂。
8
沈从文与张兆和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
9
讲台上的沈从文
中国公学时期:
主讲大学部一年级现代文学选修课。
第一次讲课,花费八元租包车前往(一小时课酬六元)。
十分钟无语,十多分钟讲完,板书:“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西南联大时期:
刘文典在防空洞中的责难。
“我是个乡下人。”乡音。
讲授“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中国小说史”。详抄资料,详细批改作业。
为学生借书而买书。
10
13沈从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