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名词讲解(精)
中医学名词讲解(精)
1/12
中医学名词讲解(精)
名词讲解:第一章导论1.整体看法:人体自己的完满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
一致性的思想2.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种类的病
17.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由于精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变关系,肾中精气
充盈,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故称 “肝肾同源”。18.孤腑:是指三焦。人体五
脏六腑之中,惟三焦最大,无以般配,故称之为孤腑。 19.中精之腑:是指胆,
胆汁由肝产生,储藏于胆,为清净精微之液,故称 “胆者,中精之腑“。20.汗为
心之液: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同出一源,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 “汗为
心之液”之说,又称“汗血同源”。第四章病因病机1.病因:泛指引起人体发生疾
病的原因2.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3.六气:
是指风、寒、暑、湿
中医学名词讲解(精)
中医学名词讲解(精)
5/12
中医学名词讲解(精)
、燥、火自然界六种天气 4.伤寒:寒邪伤及肌表,郁遏卫阳者 5.中寒:寒
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者6.疠气:是指拥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外邪7.七情: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8.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阻挡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清稀者称饮,稠浊者称痰9.瘀血:血液阻滞,包括离经之血存储体内,或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10.实证: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11.虚证:正气不足表现的证候12.气滞:气机郁滞而流通不畅的病理状
态13.气逆:气的上升过分,或下降不及,而致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14.气陷:在气虚的情况下,以气的上升不及和升举无力为主要特点的病理状态第五章
四诊1.四诊: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相关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法。2.四诊合参:指诊察疾病时,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
全面结合解析,为正确判断病证供应依照。 3.畏寒:自觉怕冷,加衣被或近火取
暖,采用保暖措施,身体发冷的感觉能够缓解的表现。 4.谵语:神志不清,语无
伦次,语意数变,声音高亢,多为热扰心神之实证。 5.郑声:神志不清,声音细
微,语多重复,断断续续,为心气大伤,精神纷乱之虚证。 6.独语:喃喃自语,
滔滔不断,逢人则止,属心气不足之虚证,或痰气郁结、 清窍阻蔽所致。 7.狂
语:精神错乱,横三竖四,狂躁妄言,不避亲疏,多为痰火扰心。 8.言謇:舌强
语謇,语言不清,多因风痰阻络,为中风先兆或中风后遗症。 9.战汗:先恶寒战
栗,既而全身大汗者,常有于急性热病正邪强烈交争,为疾病之转折点。 10.盗
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者,多属阴虚内热。 11.壮热:高热不退,感觉躁热难
受,体温高升妙显,身热灼手,或伴有恶热烦渴的表现,多因里热炽盛。 12.太
息:时发长吁短叹,以呼气为主,多为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所致。13.潮热:准时发热,或准时热甚,发热盛衰起伏有准时,好像潮汛的表现。包括午后潮热、日晡潮热等。14.呃逆:气逆于上,自咽喉出,其声呃呃,不能够自主,俗称“打
呃”。:感觉怕冷,虽加衣覆被,采用保暖措施,身体发冷的感觉仍不能够缓解的表现。第六章辨证1.脏腑辨证:是依照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
合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经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对疾病的证候进 行解析
和概括,借以推究其病机,判断病位,病性以及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2.里证:是指病
中医学名词讲解(精)
中医学名词讲解(精)
6/12
中医学名词讲解(精)
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反响的证候。 3.热证:是感觉热邪,或机
体阳盛,阴虚所表现的证候。 4.心脾两虚证:指心血不足,性情虚弱,以心悸、
失眠、食少纳呆、便溏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5.肝脾不调证:指肝失疏泄,脾
失健运,以胸胁涨满窜痛、纳呆、腹痛肠鸣、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第七
章防治原则与治法1.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2.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即是治则的详尽化。3.反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规,又称“逆治”。4.正治:是听从疾病假想而治的一种治疗法规,又称“从治”。
5.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病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 长的差
异,机体的反响性不相同,治疗上应依照其详尽情况,运用不相同的治法加以治疗。
6.异病同治:指不相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的病机变 化或同
一性质的证候,能够采用相
中医学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