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蜜蜂飞到哪里去了.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蜜蜂飞到哪里去了
计亚萍 学校里组织春游以后,我照例让学生以春游为题材写一篇作文。在批阅当中,发现有一篇锡惠公园游记,文字流畅,比喻生动,对景色的描绘也挺到位,从总体上看写得相当不错。可是,文中却存在着一个不该有的疏漏。它疏漏了小蜜蜂飞到哪里去了
计亚萍 学校里组织春游以后,我照例让学生以春游为题材写一篇作文。在批阅当中,发现有一篇锡惠公园游记,文字流畅,比喻生动,对景色的描绘也挺到位,从总体上看写得相当不错。可是,文中却存在着一个不该有的疏漏。它疏漏了什么呢?且看原文:
难忘的锡惠公园之游
今天,我们班去锡惠公园春游。一走进大门,就看到了花坛,花坛里开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那花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如霞,黄的赛金,美丽极了。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花坛里飞来飞去采蜜的小蜜蜂。
接着,我们来到了映山湖。清澈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好像是谁在水面上铺满了一层碎金。水面波光粼粼,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湖中有“小鸭子”、“大白鹅”在游湖,那是许多游客划着小船在湖中欣赏惠山美丽的风景。岸边的垂柳在微风中飘动着嫩绿的枝条,像姑娘那飘逸的秀发。树下的草地像绿色的地毯一样,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树下散步、休息。
我们在树荫下休息半小时后,又穿过林荫小道,来到了猴子山。这里的猴子真多啊!只见一只只调皮、活泼的猴子在“山”上“山”下跑来跑去:有的抢东西吃,有的在石头上嬉戏,有的在爬栏杆,还有的在荡秋千……最感人的是那母子相抱的两只猴子,只见小猴子紧紧地抱住母亲的脖子,猴子母亲正耐心地给小猴子梳理头上的毛,那场面可真是温馨感人!
最后,我们爬上惠山山顶,登上龙光塔,俯视无锡全景,那景象更为壮观:京杭大运河像是系在无锡脖子上的一条洁白纱巾;鳞次栉比的大楼像可爱的积木玩具;纵横交错的公路像蜘蛛网一样伸向远方……
尽管现在我已经离开了美丽的锡惠公园,但那美丽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读完全文,就不难觉察到:在这次游园中最令作者难忘的是那些飞来飞去的小蜜蜂,而它们却仅在文章开头出现一次便从此消失了。它们“飞”到哪里去了呢?显然,这个疏漏正是学生习作中常犯的一种毛病——有头无尾,首尾缺乏照应。
于是,我在作文课上和学生一起评论了这篇文章,让大家从中领会为何要注意照应的道理。
师:请大家看看,这篇锡惠公园游记在写作上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完善。
生1:这篇文章对景物的描写很细致,有的比喻很新奇,如把京杭大运河比作“系在无锡脖子上的一条洁白纱巾”,形象地写出了京杭大运河美丽的姿态。另外,按照游玩路线的顺序安排段落,层次很清楚,也是一个突出的优点。
生2:文章的语言也挺美。第一段写了“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花坛里飞来飞去采蜜的小蜜蜂”一句,我想,这句话应该是文章的中心句吧!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有“但”这个词语表示转折,表示第一段的中心内容应该在“但”的后面。可是下文却再没有提到小蜜蜂。我认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句不相照应。
师:按这位同学的意思,下文应该写小蜜蜂飞到哪里去呢?
生3:应该写它们飞到花朵上去。
师:根据什么?
生3:因为文章中写到小蜜蜂“飞来飞去采蜜”,采蜜当然要飞到花朵上去了。
生4:就从“飞来飞去采蜜的小

小蜜蜂飞到哪里去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巧姐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