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把存款“变”成保险的三句话.doc警惕把存款“变”成保险的三句话
明明是到银行存款,却买成了保险,相信不少储户遭遇了这样的事情。
笔者整理这两年接到的相关投诉案例,发现有三句话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果你在银行存钱遭遇到三句话,一定要小心看紧自己的钱,否则一不小心就“变”成保费了。
第一句话:“我们有一款利息更高的储蓄业务”
62岁的赵大妈省吃俭用攒了5万元,去年儿子结婚时动用了其中的4万元,余下的1万打算转存成3年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存钱时,柜台的服务人员热情推荐赵大妈存另一款高回报的储蓄产品。同样是3年期,%,可随时支取,还免扣20%的利息税。
听着如此诱惑的条件,赵大妈毫不犹豫的同意了。一年后,赵大妈急用钱才发现自己的1万元早就被买成了10年期的保险。此时取钱,相当于退保,要扣除500元的违约金。赵大妈若想拿回本金,至少要等到保单满5年以后。最后赵大妈只好自认倒霉,等5年后再取钱。
笔者了解到,%,%个百分点,对赵大妈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诱惑。但赵大妈忽视了一个基本的问题,银行的利率是由国家制订的,不会因为银行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利率。
售出该款保险产品的保险业务员解释,%%分红得出的。
笔者咨询其它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了解到,所谓保单载明的利率是指计算该款保险交费、返还、死亡保障金时的利率,实际返还金远低于这个比例。而分红比例是不确定的,%估计并作为确定数值宣传显然有误导的倾向。
第二句话:“我们赠送您一份保险”
今年9月,朱女士到银行转存7万元存款,银行的职员说因为朱女士是他们的长期忠实客户,要赠送其一份价值100元的财产保险,只要朱女士签字同意即可。看到自己能享受到银行的超值服务,朱女士很有成就感,高高兴兴的签字领回了这份保险。
一个月后,朱女士无意中打开保单才发现记载的所交保险费是7万元。朱女士感觉很蹊跷,随后到银行查询自己的账号,原来存折中的7万元早被转账买成了保险。朱女士找到当初办理业务的柜台,对方已经“不记得”曾经对朱女士说过的话,而是拿出朱女士签过字的投保单,证明是经过朱女士同意的。
愤怒的朱女士说“就算是打官司,也要把钱追回来。”后来经过朱女士不屈不挠的投诉,保险公司的业务员答应扣除50元手续费后退回
警惕把存款“变”成保险的三句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