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公民实现劳动权所采取的创造就业条件, 扩大就业时机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21、特殊群体,是指谋求职业有困难或需要特殊就业效劳的人群,包括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少数民族、未成年人及其他需要特殊对待的群体。
22、 劳动就业, 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 收入的社会劳动。
23、职业教育,即职业培训、职业技术培训或职业技能开发,它是根据现代社会职业需求以及劳动者的从业意愿和条件, 对要求就业和在职的劳动者所进行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其专业技 术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和训练活动。
24、失业人员,是指在 16 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未从事有酬的劳动,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
25、职业教育,即职业教育,亦称职业训练,职业技术培训或职业技能开发,它是要据现代 社会职业需求以及劳动者的从业意愿和条件, 对要求就业和在职的劳动者所进行的旨在培养 和提高其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和训练活动。
26、劳动就业效劳企业,是指承当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和企业充裕人员任务,由国家和社会扶持,进行生产经营自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
27、就业训练中心,是指在各级劳动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劳动就业效劳机构管理指导的就业训练实体。
28、工资,又称“薪金〞“薪水〞 、 ,是指基于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按照法律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约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29、计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劳动繁重程度和工作时间的长短支村工资 的一种形式。
30、计件工资,是指按照合格产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位来计算工资的一种形式。
31、奖金,是有效超额劳动报酬,是职工工资的补充形式,是对在工作和生产建设中取得卓越成效的职工的一种奖励。 32、津贴是对在特殊情况下工作的职工所付出的额外劳苦功高动消耗和生活费用进行合理补偿的附加劳动报酬和物质鼓励,是劳动报酬的一种补充形式。
33、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用人单位必须按法定最低标准支付的劳动报酬。
34、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是指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在特殊情况下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
35、 工作时间 是指依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在一昼夜之内和一周之内用于完本职工作的时间。
36、休息时间,是指劳动者按法律规定不必从事生产和工作,而由自行支配的时间。
37、探亲假,是指与父母或配偶分居两地的职工,在一定期限内所享受的一定期限的带薪假期。
38、年休假,是指国家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和劳动的繁重紧张程度,每年给予的一定期的带 薪连续休假。
39、职业平安法律保障,是指国家为了防止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的伤亡事故,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平安和防止生产设备遭到破坏而制定的各种法律标准。
40、职业平安卫生,即劳动平安卫生,我国过去称为“劳动保护〞 ,它是指直接保护劳动者在劳动或工作中的生命平安和
最新劳动法练习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