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溶气气浮实验.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环工综合实验
溶气气浮实验
实验报告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实验题目
溶气气浮实验
实验类别
综合
实验室
实验时间
实验环境
温度:
湿度:
同组人数
一、实验目的
1、胶体;在低
PH值时,Mg2+,MgOH+可在多种表面上发生专属吸附作用。
复合混凝剂:除了铁盐、镁盐、铝盐无机混凝剂外,还有高效复合混凝剂,它对水溶性染料废水脱色效果良好。聚硅酸盐是一类新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把铝盐或铁盐引入到聚硅酸中制成混凝剂可预先羟基化聚合后再混合,也可先混合再聚合,这类混凝剂具有聚硅酸和聚铝或聚铁的优点,混凝脱稳性能远超过单独的聚硅酸或聚金属离子,同聚硅酸相比,不但提高了稳定性,且增加了电中和能力,同聚金属离子相比,则增强了黏结架桥效能。
2、压力溶气气浮法是目前国内外最常采用的方法,可选择的基本流程有全流程溶气气浮法、部分溶气气浮法和部分回流溶气气浮法三种。这三种气浮方法有什么区别,你认为哪种气浮方法最好?
答:(1)①全流程溶气气浮法流程是使全部经混凝后的废水全部经溶气罐加压溶气,再经过减压装置释放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与其他两个流程相比,其电耗高,但因不另加溶气水,所以气浮池容积小。
空气谜人
岀水
②部分溶气气浮法是将一部分已经混凝的废水进行加压溶气,然后使之经
释放器释放,并与待处理原水混合而实现气浮。此流程可缩小气浮系统的装置及
降低动力费用,但易打碎絮体而影响净水效果,且控制也比较困难。
i
■十
.ir
空轉逾入
I踰
勰-
③部分回流溶气气浮法是指将原水和一部分出水混合后进行加压溶气后经过气浮池将沉淀去除。用水泵将部分气浮出水提升到溶气罐,〜,同时注入压缩空气使之过饱和,然后瞬间减压,原来容积在水中的空气骤然释放,产生出大量的微细气泡,从而使被除去物质与微细气泡结合在一起。其特点为:<1>在加压条件下,空气的溶解度大,供气浮用的气泡数量多,能保证气浮的效果。<2>溶入水中的气体经急骤减压后,可以释放出大量的尺寸微细、粒度均匀、密集稳定的微气泡。微气泡集群上浮过程稳定,对水流的扰动较小,可以确保气浮效果,特别适用于细小颗粒和疏松絮体的固液分离过程。<3>工艺流程及设备比较简单,管理维修方便,处理效果稳定,并且节能效果显著。<4>加压气浮产生的微气泡可以直接参与凝聚并和微絮粒一起共聚长大,因此可以节约混凝剂的用量。
(2)部分回流溶气气浮法最好,由于不易造成加压溶气罐里面填料的堵塞,处理效果稳定,气浮过程中不促进乳化,并且加压的水量少,动力消耗少,节能效果显著。此流程气泡数量多,且能形成微气泡不打碎絮体,气浮池的容积较前两种流程大,优势更加突出。
四、实验步骤
配置50ppm分散大红溶液12升,每隔2分钟加入10%硫酸铝溶液5ml,并缓慢搅拌,直至产生矶花,配置成混凝水,并测定混凝水的
SS,以确定后续实验气固比。
向4根分离柱分别注入880mm(气浮柱)、990mm(气浮柱)、1056mm(气浮柱)、1320mm高度(沉淀柱)的混凝水,并静置5分钟,使得分离柱中的混凝水矶花重新凝结。
3•打开三根气浮分离柱阀门,分别向气浮柱缓慢注入加压溶气水,各柱注入量到终线1320mm刻度止。

5•将各分离柱的浮渣或沉渣放出,测含固率(渣干重与渣体积的比值)。
确定溶气释气量1•调节调节瓶使得密闭大细口瓶内加满自来水,并加满后调节三通塞赶走计量管中的空气。
,密闭大细口瓶与外界空气隔绝,倒去量筒中水后通入1升压力溶气水。
调节三通旋塞,使得大密闭细口瓶与调节瓶联通,密闭大细口瓶中的空气进入到计量管中,使得调节瓶水位与计量管水位相平,读出1升溶气水释放出的空气体积。
注意事项:溶气水释放量速度应该适量,提高气浮效果。
五、实验记录及原始数据
气浮柱内径::42ml空气密度:
干滤纸质量(g)
过滤后质量(g)
浮渣咼度(mm)
混凝水(100ml)


880mm气浮柱


15
990mm气浮柱


20
1056mm气浮柱


18
未气浮
底层有一小层沉淀,沉淀未完成,其间悬浮着较多颗粒
六、数据处理及结论
1、1L水释气量为42*10**=。
2、气浮含固量如下表
混凝水
880
990
1056

溶气气浮实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