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鸟鸣涧原文赏析(10篇).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鸟鸣涧原文赏析(10篇)
《鸟鸣涧》译文 篇一
宁静的山谷中,只有木樨花在无声的飘落,安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亮升起月光照射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时常地鸣叫。
《鸟鸣涧》注释 篇二


杜甫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脑海胸襟好像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沉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安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覆盖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好像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光明,使幽谷前后景象忽然发生改变,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间或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簇新。因而,假如比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爱创建静谧的意境,该诗也是这样。而"人闲"二字说明四周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但是添加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即使诗显得富有朝气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冲突着的双方,总是相互依存的。在肯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留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作者简介 篇五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鸟鸣涧》注释 篇六
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闲:宁静、悠然,含有人声宁静的意思。
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宁静,无声,似乎空无全部。

鸟鸣涧原文赏析(10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平平库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