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财务会计)预算会计知识
般原则、记账基础
【掌握知识点】
预算会计记账基础
预算会计记账基础与企业会计记账基础之间的异同
【重点与难点】
一、预算会计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和币
值不变假设
二、预算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原则: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
明晰性
2、确认和计量原则:收付实现制配比原则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3、对以上原则进行补充修正的原则: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原
则专款专用原则
专款专用原则:
对于国家预算拨款和其他指定用途资金,应按规定用途使用,不
能擅自改变用途,挪作他用
三、预算会计的记账基础
收付实现制原则:从建国~~预算会计改革前,我国预算会计一
直采用,但发现事业单位经济核算已渐渐脱离现
实。
权责发生制原则:预算会计改革后,我国预算会计变为财政会计、行 政 单 位 会 计 统 一 实 行 收 付 实 现 制 事 业 单 位 会
计可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1、收付实现制原则:“实收实付制”“现金制”
A、定义: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标准确认本期收入与费用的原则
B、确认标准:以款项的实收实付日期确定其归属
C、内容:
凡 属 本 期 内 实 际 收 到 的 收 入 和 实 际 支 出 的 费 用 , 不 论 其 是
否应归属本期收入和支出费用,在会计核算上均确认作为本期的
收入和支出费用处理。凡属本期未实际收到的收入和未实际支出
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收入和支出费用,但在会计核算上均不
能确认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费用处理。
D、 适 用 范 围 : 各 级 财 政 总 预 算 会 计 、 行 政 单 位 、 事 业 单 位 对
于非生产经营性的业务均采用收付实现制
2、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应计制”
A、定义:以应收应付为标准确认本期收入与费用的原则
B、确认标准:以应收应付日期确定其归属
C、内容:
凡属本期应发生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实际
收到或支出,在会计核算上均确认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费用处
理。凡不应归属本期发生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
内收到和支出,但在会计核算上均不能确认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
出费用处理。
D、适用范围: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生产经营性业务要
采用权责发生制
【了解知识点】
了解预算会计的五大会计要素、会计等式
【掌握知识点】
预算会计的五大会计要素、会计等式
预会的 会 计 要 素 、会 计 等 式 与 企 业 会 计 的 会 计 要 素 、会 计 等
式 之 间 的 异 同
【重点与难点】
一、预算会计的基本会计要素:(5 大要素)
预会基本要素(5 大)比较企会基本要素(6 大)
资产资产
负债负债
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收入
支出费用
利润
净资产:
A、定义: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是属于一级政府、一个单位
所有的资产净值。
B、内容:事业单位净资产: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
行政单位净资产:固定基金结余等
各级财政净资产:各项结余财政周转基金等
收入:
A、定义:指国家或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B、内容:事业单位收入:事业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其他收入等
行政单位收入: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等
各级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等
支出:
A、定义:指一级政府或单位按照批准的预算报发生的资金耗费
和损失。
B、内容:事业单位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等
行政单位支出:经费支出拨出经费等
各级财政支出: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等
二、预算会计的会计等式:
(一)定义:指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之间的关系等式
(二)等式:
1、资产=负债+净资产(静态等式)
2、收入-支出=结余(动态等式)
3、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4、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动态等式)
资产部类负债部类
等式 4 是资产负债表编制
(财务会计)预算会计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