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硬盘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的转换方法.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硬盘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的转换方法.doc硬盘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的转换方法
.。【摘要】硬盘组织和存储结构这部分内容对于了解硬盘中数据的组织与存储,对于硬盘中数据的维护与修复,都很重要。本文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希望对感兴趣的读者有所帮助,能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
【关键词】硬盘存储结构物理地址逻辑地址转换

1 前言

从1957年IBM公司研制成功出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硬盘存储器到现在已将近半个世纪,在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硬盘逐渐成为电脑不可缺少的外部存储设备,被广泛应用。硬盘的容量成千上万倍地增长,从当初的数十MB 发展到现在的数百GB,甚至达TB量级。硬盘容量的大幅度增加,其寻址模式也随之不断变化。最早采用的是C/H/S(Cylinder/Head/Sector)寻址模式,它依据磁头数(Heads)、柱面数(Cylinders)和扇区数(Sectors)构成的绝对地址来寻址的,也称为物理磁盘地址。通常DOS将“柱面/磁头/扇区”这样表示法称为“绝对扇区”表示法,但DOS不能直接使用绝对扇区进行磁盘上的信息管理,而是用所谓“相对扇区”或“DOS扇区”——即按扇区号,磁头号,柱面号(磁道号)增长的顺序连续地分配DOS扇区号。
在早期的硬盘中,由于每个磁道的扇区数相等,外磁道的记录密度远低于内磁道,因此造成很多磁盘空间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改用等密度结构,即外圈磁道的扇区比内圈磁道多。此种结构的硬盘不再具有实际的3D参数,寻址方式也改为以扇区为单位的线性寻址,这种寻址模式便是LBA(Logic Block Address, 逻辑块地址)。在这种模式下,硬盘的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的转换问题有一定必要性和复杂性,本文对此进行讨论,希望对感兴趣的读者有所帮助。

2 转换过程

所谓逻辑扇区是物理扇区的一组连续数字的编号,操作系统采用的一种扇区编号方式,其编号是从0开始到某个最大值方式排列,并连成一条线。使用逻辑扇区主要有以下两个优点:第一,逻辑扇区的概念使硬盘的读写操作脱离了柱面、磁头和扇区的硬件参数;第二,在硬盘中每一定数目的扇区组成了数据文件的最小单位——簇,在对一个具体的簇进行读写操作时,操作系统划分一个一维的逻辑扇区号要比使用三维物理扇区号简单的多,如果一个簇的扇区跨越在两个盘片,则使用“柱面、磁头和扇区”的表示方法就更加复杂了。那么硬盘的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是如何转换的呢?下面具体介绍其相互转换方法。
硬盘物理地址转换为逻辑地址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从C/H/S到LBA线性地址的转换规则。为了与使用C/H/S寻址的老软件兼容,于是在硬盘控制器内部安装了一个地址翻译器,它负责将C/H/S参数翻译成LBA地址。
同时,由于系统在写入数据时是按照从柱面到柱面的方式,当上一个柱面写满数据后才移动磁头到下一个柱面,而且是从柱面的第一个磁头的第一个扇区开始写入,从而使磁盘性能最优。那么在对物理扇区进行线性编址时,也是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即把第一柱面(0柱)第一磁头(0面)的第一扇区(1扇区)编为逻辑“0”扇区,把第一柱面(0柱)第一磁头(0面)的第

硬盘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的转换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49 KB
  • 时间2017-07-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