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原情怀大山精神(记31年植树136万亩的“陆良八老”).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1 -

高原情怀 大山精神
——“陆良八老”
植树护林,8位农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也做好了这件事。在长达31年的时间里,陆良县8位农民坚守在海拔2300多米的喀斯特山区,在乱石嶙峋之中- 1 -

高原情怀 大山精神
——“陆良八老”
植树护林,8位农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也做好了这件事。在长达31年的时间里,陆良县8位农民坚守在海拔2300多米的喀斯特山区,在乱石嶙峋之中建成7400亩林场,。从当初的敦实壮汉,到如今的老态龙钟;从把树看得比命还重要,到两袖清风告老还乡,8位农民以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为后人留下了榜样,被乡亲们尊称为“陆良八老”,“陆良八老”带头人王小苗也被授予“全国绿化造林劳动模范”、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身边雷锋”、“当代愚公”等荣誉称号。
高原般远,“山头有树才能富”。“山头要有树,山脚要有路,农民才会富。”时任龙海公社树搭棚村民兵营长的王小苗曾带人到花木山上打靶,却连一棵可以充当靶子的树都找不到。望着这一大片荒凉的石疙瘩,想起山脚下辛苦讨生活的乡亲,他萌生了植树造林的想法。1980年3月,时年41岁的党员王小苗带领王家云、王家寿、王德映、王家德4名党员和王云方、王开和、王长取3位村民,就在石头山上开干了。“一心只想着绿化荒山,其它的没考虑”,从挥起锄头凿开第一个树坑起,这八位汉子或许未曾想到,此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他们将始终与这座山、这片林为伴。
- 3 -

大山般坚,“人心总比石头硬”。花木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非常严重,到处是石头,锄头挖下去火星四溅,一把锄头挖不了几个塘就报废了。8人双手磨出了血泡,血泡又变成老茧,硬是在乱石堆中挖出了4000多个塘子。一开始,他们把树种直接放进塘里,但后来发现,大多数都被老鼠、貂鼠偷吃了,而且树苗的成活率很低。反复摸索后,他们买来树种,专门在一个地方育苗,8个人轮流精心看护,种子发芽长出树苗后再移栽。为赶在下雨天移栽完所有树苗,8个人领着儿子、媳妇一起干,晚上就住在山上,饿了煮点苞谷面。一个棕叶蓑衣,雨天拿它披,夜晚拿它盖。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8位老人终于完成了花木山的植树造林任务,虽然大家手脚裂了,脸黑了,身子也瘦了,但7400亩华山松染绿了一座座山头,总经济价值近2000万元。“当脚上磨出的老茧硬得用针也难扎进去,石头山也就变得不那么可怕了”,“八老”回忆说,哼起了当年相互鼓劲的号子“山高水高,不如人的脚板高;山硬石硬,没有人的心头硬”。
高原般容,“利要让困难要上”。 8位老人在花木山上植树造林成功的消息引起了巨大反响。当时,各地响应上级号召都在开展工程林建设,但大多数地方往往成本投入很大,成活率却非常低。各地纷纷来请这8位能吃苦、有经验的“土专家”帮忙。“八老”二话没说,欣然同意。当时有人说,只要造好自己的林,管好自己的树就行了,何必去做那些出了力却得不到好处的事情。但“八老”却不这么想,“我们是共产党员,见名利要让,见困难要上,见先进要学,见后进要帮”。他们始终认为,只要能让荒山披上绿装,这事情就值得去做。“八老”带着各地的造林队,踏遍山山水水、村村寨寨,,

高原情怀大山精神(记31年植树136万亩的“陆良八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68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2-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