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防范审价中的会计“陷阱”
引言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市场的不断进展,物价上涨慢慢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在武器装备采办过程中,有限的装备经费与承制单位无限需求的冲突日益突出,尽管军队实行了多渠道、多种选购方式,冲突照旧入、发出计价错弊“陷阱”。购入错弊“陷阱”主要是选购的原始依据不充分,验收记录过程中有关账务处理不妥等。如材料选购时,未实行材料比价措施或者比价方法不合理,选购价与市场价严峻背离,选购后记录的税、手续费、运杂费等分摊时把握不精确,记账处理不妥。在材料购入的检查中要特别留意以下状况,同种材料价格差异过大,选购单位和途径是否符合规章制度,分析处理的环节是否妥当;选购过程中有无其他费用的支出,支出是否合理、合规;暂估入账的材料是否在下月初进行冲回,有无多记材料成本的状况;生产加工过程中有无边角余料的冲减入账成本,有无将其转入其他科目等状况。发出计价错弊“陷阱”主要是虚增或虚减材料的发出价值和期末结存的材料价值,造成材料账实不符或生产成本不真实,直接影响企业的盈亏计算。造成材料发出计价错弊 “陷阱”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假如是按方案材料成本核算的企业,主要检查材料差异的形成和分摊比例的记录,有无多转或者少转的状况,有无差错或人为调整分摊比例的状况。(2)假如是按实际材料成本核算的企业,主要检查是否按企业材料日常核算的相关规定进行计价,所实行的计价方法是否符合企业的核算管理模式和是否符合项目选购生产的管理环境,有无任凭变动和人为调整计价方法,材料发出的价值计算是否正确、合理,原材料项下明细账与汇总账的对账状况。 3. 检查发出材料是否项目所需,领用数量是否恰当,领料单手续是否完整,是否有涂改,涂改后是否有效,有关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等。
6
对原材料账户的检查,基本上比较常见的方法有:(1)查阅法,就是直接查阅材料明细账记录,通过直接查阅材料账目的摘要、出库入库时间、发出入库的金额的会计信息,宏观上对材料账目有个基本了解和熟识,有些是能够直接发觉问题的,有些是有疑问的,需要进一步查证原始凭证等依据;(2)抽样批阅法,对于凭证较多,因时间限制无法对全部材料凭证进行查阅的,主要是依据业务量的多少从中抽取部分原材料购入和发出的记录,它的优点是能够客观地计量抽样的风险,把握抽样风险,缺点是毕竟是凭借个人的主观标准和阅历,是一种主观的抽样方法,存在问题疏漏的风险;(3)核对比较法,就是核查事项与有关记账凭证进行核对。检查其摘要、时间、金额等内容是否全都;将记账凭证与所附上的原始凭证等凭证文件进行核对,检查其发生时间、具体内容、发生数量、核算单价、合计金额等项目是否全都,并检查原材料的选购业务的发生以及记账过程是否合规、合法,这里需要特别留意的是对于选购具体内容,要与选购方案和选购合同的订立及其执行进行核对,检查原材料购入业务是否依照方案进行,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等内容是否相关和连接,选购的价格是否超出市场基本的合理范围,涉及的选购成本流程是否完整,原材料选购业务的核算是否正确,原材料入库验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手续是否完备依据充分等;原始凭证的审查尤为重要,对可疑的原始凭证,要进行真伪的鉴定,依据选购订单、运杂费用单、材料保险单、货物发票、原材料检验验收报告等相关证明材料,检查原材料入库的凭证的正确性;依据财务报表的会计核算方法说明查阅有关材料计价方法的说明,从相关报表中调查了解企业管理经营和核算的状况,从而检查原材料计价方法接受的合理性、精确性;查阅和检查复核以及分析材料明细账、成本和费用明细账等相关明细账,审核材料发出计价和账务处理状况,并分析其是否精确;通过对原材料管理和核算相关财务人员进行沟通和讯问,进一步了解企业在材料费用管理内部和管理把握方面的状况;查阅企业组织的材料清点盘存状况,与实际结存数额、金额进行核对,查实材料的实有数,在账账相符、账证相符的前提下确保账实相符和账务流程相符。
6
(二)查证成本费用支出环节的会计“陷阱”
主要包括成本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是指企业用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设定某个阶段需要发生的全部费用,并以此为依据统计核算出各个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账户,包括有生产成本账户、制造费用账户、工程施工账户、劳务成本账户、研发支出账户等,在实际发生时各自计入本科目,在期末需结转时,制造费用、劳务成本和研发支出对应结转转入生产成本。成本类账户的结构和运用方法同于盘存类账户。费用类账户是用于反映和监督在确定期间内企业所发生的、应当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的账户,这里既有主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也有除主营业务之外的支出和税费,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管理费用账户、销售费用账户、财务费用类账户等。
8
防范审价中的会计“陷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