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课题研究
临猗示范小学高国娟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清明”首先是一个地理名词,从地理学上来说,它属于二十四节气之第五节气,在4月4日或5日,表示天气晴朗温暖,草木返青。它也是一个文化名词,因为负载着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它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它更是一个节日,因为在这一天,可以肆无忌惮的思念故去的亲人。
清明节这一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在缅怀中体验生命的美好,在思念中学会珍惜身边的亲人,在追念先烈中感受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养。同时,清明作为中华民族习俗的一部分,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挖掘中国的传统习俗,不仅可以拓宽语文教学的知识领域,同时还能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观。
不过正值清明之时,我通过对五年级学生的了解,这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习俗演变到今日在他们心目中已渐渐开始模糊。为了使同学们更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不使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化付之东流,我特地拟定了“清明节话清明”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带领同学们好好了解并亲自体验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二、活动目的:
,并搜集相关的诗文对联。增强对清明节文化的了解。
,至今还有哪些是比较盛行的,哪些渐渐已被人遗忘,更深一步了解传统文化习俗。
,扫墓等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体验,感受春光的明媚,同时也缅怀革命先烈,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观察了解解决自己心中对祭祀文化的疑惑,更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及文明扫墓宣传。
、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励他们通过不同途径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三、活动方法:
关于清明节有很多方面的内容。首先让学生确定好自己要了解的内容以及访问对象,以及这样确定的原因,还有研究解决的方法。
确定采访研究的对象以后,大家都很热烈的相互讨论,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包括我们要做的事情、做事情的方法、希望得到的结果等等内容。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小组成员商讨活动步骤,确定活动分工,确定小组长。
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孩子通过研究商讨,确定出本次活动的主要活动开展步骤,以便在后面活动进行中能做到有序,不混乱。通过小组分工,小组长的确定等活动,让孩子有组织,有目的地更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个人有事做,知道该做什么。
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分组情况登记表
班级
五年级
第 1小组
小组名称
奋发小组
组长
赵怡青
副组长
李一敏
口号
奋发图强 完善自我
组员名单
李沛奇、陶冶、王景超、王可等16人
组员感兴
趣的问题
1、清明节的传说
2、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3、清明节前后的天气变化
第二阶段 各个小组相互合作,自己列出所要了解的问题,准备活动所需材料。
这一阶段主要让孩子通过相互合
清明节话清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