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CIPP评鉴模式的辩证.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須於年度結
束後才能提出等種種的限制,評鑑的成果並不理想。有鑑於此,該中心將評鑑
定義為「是一個提供有用資訊以供決策的過程」,該定義並獲得美國教育部及
數個學區與研究單位的廣泛支持。依此定義及在哥倫布城的經驗,Stufflebeam
等人首先要求評鑑的工作人員參與並持續觀察方案的活動,每兩週提出報告;
其次依據報告的資訊,作為聯邦政府補助經費的決策依據。亦即評鑑包含兩部
份,一是用以引導方案執行的「歷程(process)評鑑」;一是作為裁決決策參考的
「成果(product)評鑑」。
後來 Stufflebeam 在俄亥俄州的一次師生討論會中發表此一評鑑構想,為 呼
應與會學者認為此一評鑑途徑忽略對目標(goal)評估的提議,而再加上協助
教育人員選擇理想目標的「背景(context)評鑑」,及選擇達成既定目標的計畫,
並提供所需資訊的「投入(input)評鑑」。為方便記憶,乃集合這四類評鑑的第一
個字母,而使 CIPP 成為此一評鑑模式的代表性名稱(Stufflebeam, 1974)。
二、PDK 委員會對 CIPP 模式的擴展
一九六九年,美國 Phi Delta Kappa 委員會成立「全國評鑑委員會」,聘請
Stufflebeam 擔任主席,以評估當時的教育評鑑工作,並提出實施健全評鑑的綜
合性建議。為 方 便評鑑的進行,PDK 委員會將教育評鑑定義為「是劃定、獲得、
提供有用資訊,以決定變通計畫的過程」。依此定義,PDK 委員會進一步分析
決策過程與情境,提出四種決策類型和相對應評鑑類型的關係,包括:(1)在計
畫性決定時,以背景評鑑協助確定目標;(2)在結構性決定時,以投入評鑑協助
確定計畫的設計;(3)在實施性決定時,以歷程評鑑控制計畫的運作;(4)在裁決
性決定時,以成果評鑑判斷並反應計畫的成果。依此關係,PDK 委員會提出
CIPP 評鑑模式如圖 1 所示(Stufflebeam, et. al., 1971)。

2圖 1. PDK 委員會提出的 CIPP 評鑑模式
資料來源:Stufflebeam, et. al.(1971),


三、CIPP 模式的系統改進策略觀點
Stufflebeam 與 Shinkfield (1985)在「系統化的評鑑(Systematic Evaluation)」
一書中進一步將評鑑定義為「是一種劃定、獲得、提供描述性與判斷性資訊,
以便指導決策、符合績效責任、增進對研究對象瞭解的過程」。據此定義,提
出 CIPP 評鑑扮演有效系統改良角色的流程圖如圖 2 所示。至此,CIPP 評鑑模
式在評鑑的目的上,強調決策也重視績效責任和增進對教育現象的瞭解,並突
顯評鑑目的「不在證明而在改進(not to proof,but to improve)」的重要理念;
在觀念上更重視評鑑教育計畫的價值與優點,以符合服務對象的要求;在方法
論上,則兼重描述性與判斷性資料的蒐集與運用。時至今日,這樣的流程圖仍
舊是 Stufflebeam 介紹 CIPP 模式的概念時,不可或缺的呈現圖示。在這樣的流
程圖中,不僅揭示了每一類評鑑的階段性任務,前一階段的評鑑結果,還要能
當成是否繼續下一階段評鑑或方案運作的決策依據,同時,也說明了評鑑可以
整合成方案整體運作的其中一部份,從方案開始執行時就開始了評鑑的歷程。


3圖 2. CIPP 評鑑扮演有效系統改良角色的流程
資料來源:Stufflebeam& Shinkfield( 1985),


CIPP模式具有廣泛的適應性與適用性,至目前為止已應用在不同專業領
域的教材、人員、學生、以及方案或計畫的評鑑中,有時候方案或計

CIPP评鉴模式的辩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探春文档
  • 文件大小331 KB
  • 时间202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