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北京海淀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分析.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北京海淀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分析
北京海淀区2010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分析
  海淀区高三年级每年四次大考,即第一学期期中、期末考试,第二学期一模、二模考试,有不少学生和家长问道:哪一次考试最重要。其实,四次大考都迁移能力,让学生感到有亲切感。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考查都非常规范。第9题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D。考查了学生的筛选、整合、比较、分析的能力。第10小题,考查文言断句。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曩汝之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推 于 御 也 /齐 辑 乎 辔 衔 之 际/ 而 急 缓 乎 唇 吻 之 和 /正 度 乎 胸 臆 之 中 /而 执 节 乎 掌 握 之 间/ 内 得 于 中 心/ 而 外 合 于 马 志/ 是 故 /能 进 退 履 绳 ∥而 旋 曲 中 规 矩/ 取 道
致 远∥ 而 气 力 有余 /诚 得 其 术 也。 附参考译文:从前你走路,得力于脚,而受着心的支配。把这个道理运用到驾车上,就是用缰绳和嚼口协调驾车的马,用吆喝的声调调整马的进退徐疾,胸中有一定的尺度,手里掌握着适当的节奏。在内得之于自己的心意,在外能与马的意愿相契合,这样,就能进退合乎标准,使车马旋转拐弯合乎规矩,跑了很远的路还气力绰绰有余,便是真正掌握了驾车的技术。
  11.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8分)     
  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诗经·氓》)
  ②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③策扶老以流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⑤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⑥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⑦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⑧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1.(共8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
  ①夙兴夜寐           ②适莽苍者
  ③时矫首而遐观    ④艰难苦恨繁霜鬓
  ⑤无案牍之劳形    ⑥多于在庾之粟粒
  ⑦云归而岩穴暝    ⑧一尊还酹江月         考查识记能力,兼顾覆盖面,一定要写正确。
  (三)古代诗歌鉴赏,重理解分析,重鉴赏评价。二模检测选材:注重经典、形象性强、情感浓郁。题型:边塞诗(对比阅读)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晓角
  李 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 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 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释: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
  高适(1077-1148), 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 “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
  李益(748-829),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教材内容: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适《燕歌行》。
  高、岑等人的边塞诗,其源出自鲍照、刘琨,以边塞战争题材为主,表现边塞风情、军中苦乐,以及诗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和慷慨不平之气。这些诗大都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景象开阔,气势宏大,情调悲壮,气韵激越。
  ①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
  B. 《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 高诗尾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
  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
  ②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要点:②(4分)要点:这两首诗起笔一句都写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了边关寒霜满地的情景)(1分),都和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共同构成了听乐的氛围(或都渲染了听乐的气氛)(1分),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含蓄地表达了征人身处边关的孤寂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北京海淀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幸福人生
  • 文件大小2.86 MB
  • 时间202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