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的调查与研究
由NordriDesign提供
第二节 区域环境的调查研究
一、城市化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本培元,枷薇:msdf003 从根本上解决男性问题!
第四节 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
自然环境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自然地理因素
1、地理位置
2、地理环境
3、地形地貌
地形分类,见《城市规划原理》,表4-2-4
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同上,,表4-2-5
4、地质
(1)地质构造
(2)地质现象
黄土——湿陷大孔性土壤;
滑坡
喀斯特现象——石灰岩溶洞;
冲沟
沼泽地、泥石流、砂丘等
(3)地震
成因:①构造地震;②火山地震;③陷落地震
震级:地震强度大小的等级
烈度:地震后受震地区地面影响和破坏的强烈程度。
(4)地基承载力——地耐力
指地基单位面积上容许承受的荷重,在此荷重下,地基不会发生大的变形和破坏。
(5)矿藏
5、水文和水文地质
(1)地面水
包括由城市用地范围外流来的河流泾流量以及城市范围内降雨形成的地面水。
城市水源的选择
洪水
百年内洪水发生的状况,及河段的变化情况
绘出洪水的淹没线图
(2)地下水
分为①上层滞水;②潜水;③承压水。
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枯竭。
长期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地面下沉,对防洪、排水、市政工程带来问题。
6、建设用地适用性评定
以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
用地适用性评定将用地分为三类用地(参阅《城市规划原理》-80):
一类用地:适合建设用地;
二类用地: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
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用地。
二、自然气象因素
1、风象
(1)风向
风向频率:一定时期内,各个风向所发生的次数。
(2)风速
(3)风玫瑰图
包括风向玫瑰和风速玫瑰。(阅《城市规划原理》,表4-2-3,图4-2-17)
(4)污染系数
表示自然状态下的可能污染程度
污染系数与风向频率成正比,与平均风速成反比。
(5)静风
山谷风
海陆风
城市风(见《城市规划原理》)
2、温度
(1)气温
平均温度(年、月);
最高和最低温度;
昼夜平均温度差;
霜期(始、终);
冻期(始、终)及最大冻土深度等。
(2)热岛效应
(3)逆温层
3、降水
包括雨水、雪量。
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影响突出。
暴雨量公式。
4、湿度
5、太阳辐射(日照)
三、自然生态因素
生态圈: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有机体和维持他们生存的各种系统的统一。
生物资源
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
植被
城市废弃物的处置
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社会环境的调查研究
《雅典宪章》:“对于从事于城市规划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
《马丘比丘宪章》:“人与人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
“一般来讲,规划过程……必须对人类的各种需求作出解释和反应”。
一、人口
1、人口的自然变动
(1)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百岁图
(见《城市规划原理》,图5-3-1)
年龄组划分
(2)人口性别构成
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人口数为100,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的比例。
(3)人口年龄中位数
指从零岁起依次将各年龄人口数累积,当累积数达到总人口数的一半时的年龄。
(4)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年内的(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年初总人口数
按照国家计划生育控制要求,各省市的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
2、人口迁移变动
(1)人口地域分布
以上海为例(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全市人口: 13,341,896人;
市区人口: 8,214,436人;
中心城(建成区)人口: 7,396,793人。
人口密度:上海全市平均2,104人/KM2,
;
。
各区最高,静安区,64,283人 / KM2;
各街道最高,南市区露香园路街道, / KM2,( M2 / 人)。
(2)机械增长
来源: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城
城市规划的调查与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