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及其治疗指南
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
刘来存
一定义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二患病情况
20世纪70年代,我国不同地区大样本普查资料,---‰。1982年我国12地区精神分裂症,‰,‰。城市(‰)高干农村(‰);女性(‰)高干男性(‰),‰,‰;城市(‰)高于农村(‰),经济水平与患病率呈负相关;女性高于男性。目前我均患病率为7-11%;发达国家现患率为10‰左右。
精神分裂症发病高峰男性为15-25岁,女性稍晚,30%病人曾企图自杀,10%病人最终死于自杀。
三病因及发病机理(一)致病因素
1 遗传因素
,精神分裂症近亲患者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10倍,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单卵双生比双卵双生的同病率高4-6倍。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寄养到正常家庭,仍有较高的患病率。
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分式多数为多基因遗传,即精神分裂症是许多基因的积累作用所致,没有显性、隐性遗传那样明显的遗传规律,但有一个遗传阈值,超过这个阈值,才能显现疾病;如有人认为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心理素质和个性
2、1心理素质(气质)指个体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生化等特点所形成的不同信息容量与综合分析等机能,因此构成了神经系统一定的兴奋性和稳定性,表现为不同的(反应强度、速度、觉醒程度和情绪)应激能力,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2、2个性指先天素质和后天习惯性综合形成的个体精神活动模拟。精神分裂症有特殊的个性:“孤僻少语、怕羞、敏感、沉溺于幻想等。
3 年龄因素
精神分裂症多发于青春期,可能与内分泌有关。青春期性腺发育逐渐成熟,植物神经不稳定,情绪易激动,对外界应激因素敏感。
4 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调查显示,精神分裂症发病低阶层是高阶层的9倍,推测可能与物质条件差、心理负担重、心理应激多有关。国内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病前有精神刺激因素者占40-80%,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就是病因,但精神因素在分裂症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诱发或促发作用。
(二)神经病理解剖及医学影像学
1. 典型病例尸解发现,大脑额叶、中前颞叶脑组织萎缩。
2. 脑部CT发现30-40%患者脑室扩大,脑结构异常。
3. PET研究资料发现,患者额叶、基层节和颞叶代谢率下降,其功能活动低下。
(三)神经生化研究
1. 多巴胺假说
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即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多巴胺活动亢进。
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均是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发挥治疗作用。研究还发现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效价与D2受体的亲和力有关,这些证据支持多巴胺假说。
2. 5-HT假说
早在1954年有学者就提出精神分裂症,可能与5-HT代谢障碍有关的假说。最近10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广泛应用,再次使5-HT假说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找到支持证据。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硐、奥氮平、喹硫平等,除了对中枢DA受体有拮抗作用外,还对5-HT受体有很强的拮抗作用,这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拮抗5-HT受体的作用多大干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其抗精神病作用往往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此支持5-HT假说。
精神病培训课件:精神分裂症及其治疗指南 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