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韩绰判官-古诗-赏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解】:
1、迢迢:形容遥远。
2、玉人:指韩绰,含赞美之意。
【韵译】: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令已过深秋,寄扬州韩绰判官-古诗-赏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解】:
1、迢迢:形容遥远。
2、玉人:指韩绰,含赞美之意。
【韵译】: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评析】: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思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玉人吹箫取乐呢?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简析】: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谊甚笃。杜牧于大和七年至九年间〔833—835〕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后来转为掌书记。这首诗当作于他分开江南以后。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间隔 ,那抑扬的腔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照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此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思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印象那么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岂不闻“天下三清楚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来〞句可证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成心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
寄扬州韩绰判官-古诗-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