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师都愿当班主任
东山县康美中学 沈云生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管理的灵魂,是学校稳定和开展的中坚力量,是保障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但是,现实工作中,却存在着班主任总是一部分老师“常当” ,其他老师对于班主任岗位那么是“不宜当”、“不愿当师的根本要求。无论是学校还是对老师个人,班主任的任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学校应规定:老师原那么上在本校担任班主任工作时间应不少于一定的任职年限。这样就会在学校里逐步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和言论气氛,变“奉命”当班主任为“理应"当班主任。学校任用班主任采取任职程序,可分三步:首先,老师自我选岗,填写一张任职志愿表,,对“要当”和“不要当”的志愿都要慎重对待。“要当”的不安排可能会挫伤老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不要当”的“强按牛头喝水”也不会有好结果。对于个别“不要当”班主任的老师,学校会充分考虑老师的实际情况,允许其暂时脱离班主任岗位,修身养性,,条件成熟时再实行班主任轮岗制。
其次,,郑重地开会宣布任用,使其产生荣耀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让学生、家长和老师逐步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当了班主任就相当于贴上了好老师的标签。学校应努力营造“人人愿意当班主任”的气氛,创立任用班主任“供过于求、能上能下”的可喜场面.
四、改进班主任的任用机制,促进班主任的专职化、全员化。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国中小学的班主任几乎都是兼职、副职,尤其是现实中很多班主任都是主科老师、学校管理人员或者教学骨干,这种传统班主任任用制度造成了种种弊端,导致班级工作负担过高,也导致班主任不能全面有效地落实班级管理职责。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中学还是小学,都存在着一些老师长期不当班主任的情况。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两条却是根本的,一是这些老师的课时少(如信息技术、体音美和等级科目老师每周每班只有一、二节课),和学生接触少,所以就不安排;另一种原因那么是一些老师学校指导不信任他们,认为他们当不好班主任,。第一,班主任固然需要和学生多接触,但是和学生接触的时机其实很多,并非一定要通过上课(学科教学)来到达。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并不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而在于班会、思想品德课、,因为一些老师的某些素质不符合要求就不安排他当班主任也不科学。实际上,只要经过一定的培训、指导和磨炼,绝大多数老师都是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的。而且班主任专业背景的多样化也一定有利于班级开展的多样化。相反,学校越不安排这些老师当班主任,这些老师越不负责,导致他们的专业精神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学校也将因此有了一些清闲的
“边缘"老师。
理论上说,每个老师各有所长,并非每个老师都适宜当班主任,班主任应当专职化,成为学校中一项独立的工作岗位,学校应专门培训一支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专司学生管理、德育工作及生活指导。这样,学校通过培训专职的老师使老师对班级管理、学生教育有更专业的理念和技能,更好地为学生开展奠定根底,有利于学校管理,同时,也减轻学科老师的负担,使他们专心教学。可以说,实行班主任专职化,担任一个班级班主任就相当一门学科教学工作量。
但是从目前的条件来讲,要到达班主任专职化这一步还需要一个过程。既然班主任不可能专职化,我们可采取相应的做法是:一是尽早使班级管理成为主职,使班主任或者辅导师成为和学科教学同样重要的工作岗位;二是减少班主任的教学工作和它工作量;三是让更多的老师负有班级管理责任,协同管理班级。例如某班的全体任教老师都担任某些学生的“辅导师”,协助班主任处理一些班级事务等等。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事关教育事业开展,事关学生安康成长的重要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应群策群力,共同关注班主任,理解班主任,为班主任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主开工作,愉快开展。
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的不恰当思想和言行给予的否认的评价,以唤起他们的警觉,去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展思想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进步认识,进步觉悟,进步思想素质,变得更有道德和教养,从而少犯错误。换句话说,批评是为了不批评。要到达这种境界,班主任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究批评的艺术。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心理承受才能较差,班主任假设还是用暴风骤雨般的训斥来批评学生,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还可能造成师生间的感情对立,增加今后教育、转变的难度。相反,恰如其分的批评,不仅能让学生改正错误,增强区分是非的才能,而且还能增进师生感情,从而更好地承受老师的教育。因此,怎样才能使批评恰如其分便显
让教师都愿当班主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