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
课题组
(崆峒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平凉 744024 )
懂我的话。
“这样吧,你回去把她的书用胶带粘上,再说句对不起,好嘛”他点点头,出了办公室,我很以为然地为自己快速、正确的处理了这个矛盾而沾沾自喜。课后我又去找了李XX,“你给她粘书了吗”他摇头,“为什么呢”
这一例失败的思想道德教育案例告诉我们:
,德育活动收效甚微
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阻抗则是指学生头脑中存在着的阻碍理解德育的要求、阻碍将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需要,内化为自身品质的心理因素,它使学生对德育采取漠视或拒绝的态度。心理阻抗的形成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地消除心理阻抗,最终实现德育的培养目标。
对于五年级学生说,不能仅仅站在德育角度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和错这个判断词绝大多数是由作为成年人的老师给出的,而不是处在学生的角度去判断。这件事是起因于女生,而班主任只“提问”了相关的男生,有失偏颇;而老师与学生这两种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与隔阂是必然的。 “八粒米事件”,在老师看来双方都有错,但在学生看来,自己都没错。班主任在处理事情时,忽略了学生的心里状态,并没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进一步剖析,而只是单方面的从男生方面处理,硬塞给他一个“男子汉”的概念,强行分出了对与错,忽视了女生方面,后果是双方都不服气,都没有学会如何处理这种生活中常见的小事,老师的处理是粗糙的,教育是无用的。如果他变个角度,从心理教育角度来处理这个问题,或者把二者结合起来,有效地分析,结合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程度以及个性特征来开展德育活动,及时地调整德育活动的方式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德育水平上有所提高和发展,达到德育的既定目标,而不是任意拔高有关信仰、理想的认同,结果一定不会是那样的。
,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男子汉”是班主任强加于男生身上的,而对于五年级十岁左右的男生来说,他还只是个孩子,“男子汉”教育是否合适他老师没有考虑;男孩子,就一定要去包容甚至是容忍别人的错误吗再说,老师根本没有考虑男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主观武断地处理问题,男孩子心里不服气,所以老师的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实告诉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只有深刻地认识学生,尤其是学生不断发展的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多的情感投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为目的,通过对话、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主体道德认识能力,完善主体道德人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必要性
通过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我们发现,实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推进二者协调发展,是何等重要。
能否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持续讨论的热点问题。要切实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鼓励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以多种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只有正确引导广大教师理清二者区别联系,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通过对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研究,并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共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新体系,开创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这也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它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高科技的时代,需要人们具有独立获取、运用新知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需要人们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这是一个交往频繁的时代,需要人们具有与人合作的意识、团结的意识和民主平等的意识;这是一个生存困难的时代,需要人们学会生存,对社会有责任感,对他人有信任感,对自己有接纳感。由此可见,未来社会对人的心理健康有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既不能让社会取消竞争,也不能退回到田园生活的时代,我们只能面对现实,帮助学生以安宁平静的心态来迎接和适应这种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的社会浪潮。教给学生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去适应生活,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或技术,帮助中学生战胜自己的某些疾病,进而战胜竞争中的困难,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新人才。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