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细菌性穿孔病发生与防治
邢殿菊 薛玉艳等 桃细菌性穿孔病是桃树主要的叶部病害,在我市排水不良的果园以及多雨年份,常严重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易造成大量落叶,减少营养的积累,影响花芽形成。不仅削弱树势,造成当年减产,而且会影响第桃细菌性穿孔病发生与防治
邢殿菊 薛玉艳等 桃细菌性穿孔病是桃树主要的叶部病害,在我市排水不良的果园以及多雨年份,常严重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易造成大量落叶,减少营养的积累,影响花芽形成。不仅削弱树势,造成当年减产,而且会影响第2年的结果,造成大量减产。此病除危害桃树外,还能侵害李、杏和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
1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侵害枝条。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绿色小点,扩大后成圆形或不规则病斑,呈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大小不一,一般约2~3毫米左右,病斑周围呈水渍状并有黄绿色晕环,病斑千枯后,病部和健康部位组织交界处产生一圈裂纹,脱落后形成穿孔,或部分与叶片相连。
:一种称春季溃疡,另一种则为夏季溃疡。春季溃疡发生在上一年夏季生出的枝条上(病菌于前一年巳侵入)。春季在第l批新叶出现时,枝条上形成暗褐色小疱疹,直径约2毫米,以后扩展长达1~10厘米,宽度多不超过枝条直径的一半,有时可造成枝枯现象。春末(开花前后)病斑表皮破裂,病菌渗出。开始传播。夏季溃疡多于夏末发生,在当年的嫩枝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色斑点。以后病斑变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呈水渍状。夏季溃疡的病斑不易扩展,并且会很快干枯,故传播作用不大。
2 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
本病的病源菌在枝条病组织内越冬,主要在春季溃疡病斑内越冬。第2年春随气温上升潜伏在组织内的细菌开始活动,桃树开花前后病菌从病组织中渗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经叶片的气孔、枝条的皮孔侵入。一般5月开始发病,6月上旬发病较重,10月份病害基本停止。夏季干旱时病势进程缓慢,到雨季发病严重。病菌潜育期因气温高低和树势强弱而不同:当温度在25~26℃时潜育期45天;20℃时为9天:19℃时为16天,树势强时潜育期可长达40天。温暖、雨水频繁或多雾及大风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树势衰弱或排水、通风不良以及偏施氮肥的果园发病都较重,品种不同,发病程度也有所不同。
3 防治方法
桃细菌性穿孔病发生与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