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某隧道进口山体滑坡治理措施分析.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某隧道进口山体滑坡治理措施分析
谢永军 摘要:介绍了某隧道进口浅埋偏压段山体滑坡情况及治理措施,着重阐述了锚索桩施工工艺,可供类似隧道施工借鉴。
关键词:隧道;浅埋偏压;滑坡治理;锚索桩施工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某隧道进口山体滑坡治理措施分析
谢永军 摘要:介绍了某隧道进口浅埋偏压段山体滑坡情况及治理措施,着重阐述了锚索桩施工工艺,可供类似隧道施工借鉴。
关键词:隧道;浅埋偏压;滑坡治理;锚索桩施工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166-01
1 病害原因分析
由于洞内严重变形,地表山体变形严重,山体有产生大面积滑坡的可能性,根据勘察地表、地表监控量测及洞内围岩量测成果,在开挖的过程当中其主要的病害就是在于区段内为中浅层堆积滑坡体,机械的震动等因素容易扰动围岩,如果过程中作业面为右侧偏压,卸荷松动区域又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风化较强或完全风化的层面很容易出现塌滑,这就使得隧道开挖初期使用的支护极易发生变形。
2 整治措施
洞内支护加强
为有效的缓解测压所带来的对初期支护所造成的损害,我们可采用在受测压线路旁的拱腰至边墙区域加设10米长直径为32毫米的中空注浆锚杆。对于初期支护地段,应拆除支护,保证预留变形量大于或等于30厘米。,杆间间距保持在3米,厚度应为20厘米。
锚固桩
对应左侧面应采用锚固桩加固的方式,设桩时应注意桩与桩之间的间距要保持在5米一根桩,状体的截面大小应为2米×,长度为22米,桩身的主体采用C20钢筋混凝土,。
3 锚索桩施工工艺
锚索桩桩身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测定桩位,平整场地,安装井架,铺设出碴道路,准备后续所需的相关器材以及在井下使用的排水照明等设施,另应工作前设置相关的变形、位移标志。
(2)桩孔开挖;桩身开挖;桩孔开挖时,必须跳桩(2根以上)开挖,井口挖至2m深时,即可立模灌筑第一节钢筋混凝土护壁,并略高出原地面。石质风化破碎或有地下水出露地段,每节开挖1m左右灌注一节钢筋混凝土护壁,以风镐开挖为主,局部可配合风枪。应注意开挖的顺序,由中间向井壁方向作业。
(3)出碴:井内采用人工装碴,使用卷扬机做提升设备出碴;护壁支撑:为保证维护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并保证护壁的施工质量,桩身在施工过程中应坚持边挖边护的方式。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挖随即护壁,在立模灌注每节钢筋混凝土前,清除岩壁上的浮土和松动石块,使护壁混凝土紧贴围岩。每节开挖应在上节护壁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而且开挖不宜过深,以免上节护壁悬空过高。地层如遇地下水或软弱夹层时,护壁须增加钢筋或加厚,防止护壁开裂破坏或坍孔;井内通风排水:,以直径500mm软管向井下送风;如发现施工中,桩井内积水,应注意用离心泵及时排水;上下井设施:工作人员到达作业点主要通过扶梯或吊笼。
(4)灌注桩身混凝土:使用混凝土输送泵输送混凝土到井下,灌注桩身混凝土必须连续进行,当山体有滑动迹象,可采用速凝早强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在桩上应准确预留锚索孔位置。桩体混凝土必须连续灌注,不得断

某隧道进口山体滑坡治理措施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史湘云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