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贝多芬音乐赏析.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音乐赏析
姓名:张研
学院:资源环境与化工
班级:过控151
学号:5801415032
一、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擅长作曲、指挥及钢琴演奏,被称为“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音乐大师,他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并广为流传,不仅在欧洲享有盛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被尊称为“乐圣”,与海顿、莫扎特并称为“维也纳三杰”。他一生命运坎坷曲折,童年时代随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示出了非凡的天赋,后追随海顿学习作曲,音乐才华受到了广泛关注。他生活在“开明专制”时期,形成了大胆创新、我行我素的性格,同时主张共和主义,向往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所有这些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1801年,贝多芬创作了他最著名的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关于这首作品,最令人熟知的一个故事就是在银色的月光下,贝多芬听到钢琴声由一间简陋的茅房中传来,原来是他的乐迷——一个贫穷的盲女在弹奏,他深受感动,于是为盲女创作了此曲。不过这首曲子的名字并非贝多芬所取,他只是标注了“幻想曲风格”。“月光”是贝多芬去世多年后,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在音乐的激发下灵感迸发,于月色中为乐曲起了这个名字。
贝多芬在创作《月光奏鸣曲》时,正值而立之年,但耳聋的日益严重让他的生活陷入了绝望。然而一个女学生的出现使他重新燃起了人生的希望之火,这就是伯爵的爱女朱丽叶·圭恰尔迪,贝多芬全心地投入到了这段恋爱。然而,热烈的感情并没有维持很久,年仅十七岁的朱丽叶·圭恰尔迪很快便移情别恋,嫁作他人妇。这对于贝多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他甚至写下了遗书准备结束生命。但对于音乐的热爱使他最终没有放弃自己,在失恋的痛苦中创作了这首作品。

阿萨菲耶夫曾这样评论这首作品:“感人至深的充满能量与浪漫的音调,令人精神振奋的旋律,时而像是熊熊燃烧的怒火,时而又如濒临绝望的哭泣。曲调中蕴藏的真挚诚恳,深受人喜爱,也极易被人接受,不得不说它是一首真正打动人心的好作品。”
贝多芬标记这首《升c小调十四号钢琴奏鸣曲》为“幻想曲式奏鸣曲”,这就显示出了它自由、即兴的特点。它突破了一般奏鸣曲“快——慢——快”的乐章布局,且对于音乐素材的运用非常灵活。贝多芬不仅改变了奏鸣曲式第一乐章长期统治的地位,还将持续的柔板代替了以往所常用的快板。
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用慢板代替了奏鸣曲式的快板;第二乐章是小快板;第三乐章是激动人心的快板。全曲速度由慢变快,感情表达也逐步加强。贝多芬巧妙地运用了低音八度进行、圣咏似的和弦平稳进行、连贯三连音的和声音型等创作手法及其独特的曲式、调性与和声安排,使乐章结合为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既有从远方传来的低声倾诉,又有围绕于身边的温柔细语,还有回荡在宇宙间的呼啸呐喊。
“月光”
虽然《月光奏鸣曲》长久以来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但其实音乐界人士对于这首曲子却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在他们心中蕴藏着很多不一样的“月光”。
俄国钢琴家安东·鲁宾什坦就不赞同用“月光”解释该曲,他说:“音乐中描绘的月光,应该是静谧、温柔、朦胧和明亮的,传达着舒缓的情绪。而《升
c小调奏鸣曲》的开篇就是悲怆的阴云密布,毫无月色而言,满是阴郁,末乐章又洋溢着激昂的热情,状态与让人心旷神怡的皎洁明月毫无关

贝多芬音乐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knewa62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7-07-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