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康会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反思总理的讲话,当今时代我国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近年来,我校秉承已有的开放教育特色,积极配合简家坝社区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力求通过校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健康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发展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的一门社会综合实践课程,实现校内教育、校外教育融合,实现大教育观。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校外活动中的点滴做法:
一、成立活动班组,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新教育应采用新的理论和方式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以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校外教育正是这样一种以学生主动探究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打破了学生“坐而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其目的也就是通过学生的“行动”即主动探究实践来改造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不断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的全面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初期我围绕开放教育“六学会”目标——“会学习、会生活、会健体、会合作、会引领、会创新”,以探究学习为主题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确定探究的方向、内容。孩子们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自由组合兴趣小组、选择相关辅导教师,形成了与正式的课堂教学截然不同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局面。学生们在校外教育小课题研究活动中体验到了与其他同学的竞争与合作,培养了多方面的社会技能、兴趣爱好乃至特长。
二、以“做中学”为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活动中我带领孩子去大自然、社区、农村、博物馆„„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大自然、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以“做”为中心亲自进行实践探究,在行动中思考,在行动中收获,在行动中成长。主要采取三个步骤:
1、做前问。着重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方法有两种:一是学生质疑生惑,二是教师设疑激趣。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明确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解决的问题和任务。
2、做中学。在探究过程的中间环节,着重学生的体验感悟,自主学习。安排实践操作的内容让学生亲身参与,全体参与;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强调生生合作,围绕主题探究,培养
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3、做后思。在完成探究任务的基础上,重视总结交流,互相倾听,知道解决前一个问题的方法,产生新的问题,关注学生持续学习的积极性。上一学期我们探秘小组的学生选择了自己最关注、最喜欢的课题《零食的调查与研究》进行开题,他们首先讨论出了要研究的内容,列出了小课题的名称或研究内容:(1)市场上都有哪些零食(2)这些零食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3)零食的卫生检验的调查(4)这些零食有没有营养价值(5)常吃这些零食对人们的身体有哪些影响等(6)同学们都喜欢哪些零食(7)吃零食的最佳时间(8)吃零食要注意的问题(9)小学生吃零食的现状。在各
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