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李商隐的无题诗.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李商隐的无题诗
徐晓东 李商隐系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极富独创性,诗中最为人传诵的是他的无题诗,他的诗为唐诗开拓出新境界。清初评论家吴乔说:“唐人能自辟宇宙者,唯李、杜、昌黎、义山。”[1]李诗侧重抒写人生感慨,表现人评杜,亦属自况,也能基本概括李商隐无题诗的思想内容。伤春者是写“坐看流年轻度”(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而功业未成的无限惆怅;伤别者是写天涯羁旅之感,写相思之苦。
爱情诗(含悼亡诗)。李商隐无题诗中传诵最广的是爱情诗,如:“相见时难别亦难”“飒飒东风细雨来”“凤尾香罗薄几重”“来是空言去绝踪”等诗,抒写爱情生活中的执著与缠绵、离别与期待、忧伤与苦闷,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江淹在《别赋》中言“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首无题诗以“别”字为通篇主眼,纵观全篇,我们认为这是一首悼亡诗,写自己对亡妻王夫人刻骨铭心的爱与思念。首联写生死两茫茫,隔世之憾已是无可挽回。古语云:别易会难。李商隐翻出新意,着一“亦”字,写出“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名句,没有相见就无所谓离别,写别亦难的实质是写相见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寓情之景,写的是诗人当时的内心情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无限怅惘的失落的精神状态的写照。首联语极悲,极无奈。颔联写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不死不休,语极悲痛。颈联写自己对亡妻朝思暮想,以致形容渐枯槁,鬓发逐渐斑白。尾联中“蓬山”本指东海中仙山,这里指亡妻魂归之所,此联写希望亡妻常来梦中相会。
寓言诗。我们联系作者身世遭际和有关诗文,可以看出一部分无题诗托寓痕迹比较明显。关于这类诗,作者自己曾解释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2]又说“楚雨含情俱有托”。这类无题诗有“八岁偷照镜”、“重帷深下莫愁堂”、“照梁初有晴”等诗篇。
如无题二首其一《八岁偷照镜》,诗中所写人物,可以说是作者的影子。诗人自小有凌云之志,但诗人出身寒微,“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依之亲。”[3]唐代重视门第,不是名门望族出身的读书人,是很难顺利地踏上仕途的。关于这首诗,清人姚培谦说:“迤逦写来,意注末二句。”[4]末二句作为诗眼,寓托了诗人忧虑前途的心理。
其它寓言诗,像“照梁初有晴”写女子幽怨不平,“重帷深下莫愁堂”写幽闺女子生涯如梦,居处无郎的境遇;“何处哀筝随急管”写老女无媒,自伤迟暮的心理。这些诗都是别有寄托,大致写落拓不遇之感。
政治诗。无题诗中也有政治诗,如七绝《白道萦回入暮霞》。李商隐的七绝被清初诗论家叶燮评为“寄托深而措辞婉”,我们认为这首无题诗是一首影射安史之乱的政治讽刺诗,辛辣地嘲讽了安禄山反叛朝廷的肮脏野心并未如愿以偿,同时还含有人君误国,百姓遭殃之意。
自伤身世的无题诗。李商隐一生坎坷淹蹇,命运多舛意多违,这一点在他的诗歌中不可能没有反映,作者的咏物诗几乎都是作者自况诗。作者笔下的嫩笋、牡丹、秋柳、秋蝉、落花、流莺以至锦瑟,“无不有一义山在”。
无题诗中也有自伤身世之作,如无题性质的《锦瑟》。“思”为全篇主眼,这由尾联的“追忆”可得到佐证。首联写佳人鼓瑟动作急促,音节繁复,似诉平生不得志,诗人闻锦瑟所奏悲音而追忆逝水年华;颔联和颈联连用四个典故,表现的既是迷幻、清寥、哀怨、虚缈的音乐境界,又

浅谈李商隐的无题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史湘云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8-18